原创不加糖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收录于话题#风榜定案68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确诊疾病可没那么简单~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与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HLA-B27相关、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青年男性,以脊柱和外周关节以及附着点炎症和骨破坏为主要特征,多数患者在疾病初期仅表现为慢性腰背痛,晚期可因脊柱和外周关节的骨化而导致驼背或跛行。由于起病隐袭,症状往往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1]。
普通的AS患者大家平时都有听过或了解过,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位特别的AS患者。
病例简介
62岁男性患者[2],自诉腰痛4月余。既往没有外伤或发烧史。体格检查发现,患者D10-D12区有压痛感。神经系统检查正常。HLA-B27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
想探案,先诊断
前面刚说过AS的患者大多是青年男性,这个患者却已经62岁了,难道这就是“特别之处”?别着急,咱们一步步来。
首先是明确诊断,目前国际上确诊AS一般均沿用年修订的纽约标准[3],即
①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
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
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
④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
如果患者具备④并分别附加①至③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为AS。
加上人们早就已经发现HLA-B27与AS有高度相关性,所以这是一位AS患者的诊断算是板上钉钉了。
事不宜迟,这种疼痛“忍不了”了
确诊了,可以开始治病了。4个月来,这种疼痛如影随形,大爷可是一秒都不想忍受了。
目前,临床上可以通过药物、非药物和手术等综合治疗AS。AS的药物治疗主要包含以下几类药物[3]: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迅速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和晨僵,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AS症状治疗的首选。
(2)柳氮磺吡啶:可改善AS的关节疼痛、肿胀和发僵,特别适用于改善AS患者的外周关节炎。
(3)生物制剂: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和白介素-17抑制剂等。
(4)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口服或静脉全身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因其不良反应大,且不能阻止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可局部应用。
医师开始给患者进行了NSAIDs的治疗,然而6周过去了,患者的疼痛并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
雪中送炭,这个检查来帮你
看到这里的你是不是一头雾水,NSAIDs作为一线用药,AS患者对其应该是非常敏感的,但是为什么没看到疗效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助手了,影像学证据。
其实患者不仅是腰骶椎的X线显示双侧骶髂关节炎和竹节样改变(图1A、B)。背侧的脊柱X线也显示D11–D12椎体终板的不规则和侵蚀(图1C)。
患者脊柱MRI显示信号强度变化,涉及D11–D12椎间盘间隙和椎体终板。病变呈典型的半球形,T1加权图像呈低信号(图2A),T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图2B)和短翻转恢复成像(图2C)。它还显示椎体终板侵蚀和硬化(图2D)以及骶髂关节炎(图2E),病变周围没有脓肿。
图1患者的X线
图2患者的MRI图像
别着急,鉴别诊断不能少
根据MRI的表现,有几种疾病开始有了嫌疑[4]。
1、脊柱结核
脊椎是成人骨关节结核的好发部位,最常侵犯T10~L1椎体,以20~30岁的年轻患者为主。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午后潮热、盗汗、消瘦等结核感染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驼背、冷脓肿与脊髓压迫等典型三联症。影像学上出现椎旁冷脓肿,是脊柱结核的重要表现。
而患者既没有发热史,影像学上更是没有出现椎旁冷脓肿,脊柱结核可以被排除了。
2、肿瘤病变
脊椎肿瘤多数为转移癌,以腰椎为最常转移部位。患者一般年龄较大,有肿瘤原发灶相关症状,并出现顽固性背痛与放射性神经根痛,疼痛往往呈持续性且剧烈,经休息、药物、理疗都不能使疼痛感缓解。CT或磁共振发现骨质破坏病灶,骨扫描提示受累椎体代谢活跃均有助于诊断。
该患者既往也没有得过肿瘤,影像学特征更是不符合,肿瘤转移的诊断也可以被排除了。
那还会是哪种病呢?
疾病知识窗
等等,MRI的表现还不够,结合患者AS的表现,好像是这个病——Andersson病变。
Andersson病变(AL)是Andersson年描述2例AS患者首次提出的概念,患病率在1.5%~28%以上。也常被称为脊柱假关节应力性骨折。而这么大的患病率变化区间,可能是临床上缺乏适当的诊断标准,以及脊柱测量程度上的差异造成的[5]。
该病为AS后期的一种并发症,是发生于椎间盘—椎体界面的破坏性病变,可累及脊柱前、中、后柱,多发生于胸腰段,导致局部疼痛加重,后凸畸形,甚至神经损伤等。
AL在影像学上可以表现为椎体或椎间盘的破坏性病变、椎体不规则的边缘硬化、椎体骨折、假性营养不良、假性结核样改变。X线检查可发现椎体骨折、终板不规则改变以及邻近椎体硬化。这些都与患者的影像学结果相吻合。
疾病终于确诊,医生马上给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患者自觉疼痛症状明显好转。后续对患者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发现其Andersson病变没有复发(图3E,F)。
图3患者术后X线
小结
AL可以根据X线进行诊断,而MRI的加入,使得易区分转移性和感染性病变。非感染性椎间盘炎可引起疼痛,导致假性关节病甚至后凸畸形。手术减压、稳定和融合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
目前,临床对AS合并AL的认识不深,因此误诊率高。对于风湿科和骨科医生,能够早期识别及治疗AS合并AL,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赵征,黄烽.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精准诊断策略[J].中华内科杂志,,59(7):4.
[2]Vittorio,M,Russo,etal.Anderssonlesioninankylosingspondylitis[J].TheSpineJournal,,14(7):-.
[3]廖泽涛.强直性脊柱炎和脊柱关节病诊疗指南的应用[J].新医学,42(3).
[4]李艳华,张晓亦,李谦华,等.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损害14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7,97(7):5.
[5]刘洋,温鸿雁,李小峰.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损害的系统评价[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7,21(11):4.
本文首发: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本文作者:不加糖
本文审核:陈新鹏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卡带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