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就ldquo葛优躺rdquo

◆◆◆◆

喜欢“葛优躺”当心这些

骨科常见病

◆◆◆◆

中科体检期“健康百家谈”公益讲座专家简介

杨凤云

主任中医师、教授,医院暨江西医院副院长,江西骨伤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中国国际手法医学协会常务理事。从事骨伤专业临床、教学、科研20余年来,能熟练运用中、西医两法处理各种骨伤疾病,尤其是对近关节和关节内骨折、膝骨性关节病、股骨头坏死、颈肩关节紊乱症、腰腿痛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和疗效。

小时候,长辈总用“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这句老话来教导我们,人站得有站样,坐得有坐相,但如今很多人走路时无意识的驼背,坐立时弓腰,休息时还来个销魂的“葛优躺”,殊不知这些看似舒适的姿势,其实对人体的腰椎会产生不良影响,久而久之还会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事实上,除了这些姿势、动作,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小动作和坏习惯,对腰椎、颈椎等伤害很大,比如看手机、玩电脑总是长期同一个姿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一些流传已久的骨科常见病的认识误区也亟待澄清。

颈椎病

颈椎病的分类

1颈型(软组织型)

由于头颈部长期处于单一姿势,造成颈部肌肉、韧带和关节劳损所致。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部易疲劳,颈项强直、疼痛,不能长久看书和写字,晨起常感颈部发紧、发僵,活动不灵活等症状。

2神经根型

占50%,可牵引治疗。主要是由于颈椎退变、增生,刺激和压迫了颈神经根而引起的病症。患者常感到头、颈、肩、臂和手部疼痛、麻木,且麻木多出现在手指和前臂。

3椎动脉型

它是在颈椎退变的基础上,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还伴有恶心、呕吐、复视、耳鸣、耳聋等症状。猝倒是这种病特有的症状,往往在颈部转动时,突然发生头晕、四肢麻木、软弱无力而跌倒,但患者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来。

4脊髓型

是比较严重的一类,它是由于颈椎间盘向后突出、椎体骨质增生等原因,对颈部脊髓直接压迫而引起的。当脊髓受压后,患者可出现上肢或下肢单侧或双侧麻木、酸软无力,严重的可出现活动不便、走路不稳等症状。

5交感神经型

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的。由于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它所支配的内脏、腺体、血管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头枕部痛、头晕、偏头痛、心慌、胸闷、肢体凉、皮肤温度低等症状。

6其他混合型

凡是存在以上两种颈椎病类型的患者,统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颈椎病的治疗误区:完全拒绝手术

不同分型的颈椎病症状差异较大,治疗方式各异,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盲目接受非正规保守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不可预知的伤害。颈椎病的具医院由有资质医生面诊后结合检查后判断。

《中国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中指出,90%以上患者可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或缓解。小部分患者仍须手术治疗,但应在正规保守治疗无效后或不适合接受保守治疗时考虑。

对于严重脊髓型等需要手术的患者,我们不能讳疾忌医,一味抵制手术。及时、精准的手术是改善症状、挽救颈椎功能的重要措施。

神经组织结构像豆腐一样,很娇嫩,受压迫后时间长了,想恢复过来是非常难的。所以根据拍片和临床诊断和体格检查的结果,对严重脊髓型颈椎病,医生给予手术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颈椎病日常调养误区

1没有注意侧睡时枕头的高度

人们睡觉时往往会注意仰睡时枕头的舒适程度,却忽略了侧卧时枕头的高低程度。事实上,人仰睡耗气,容易打鼾,正确睡姿应该是侧睡。侧睡时枕头的高低程度,应与肩的宽度相平较为合适。天然的荞麦枕头,能根据人体需要自然流动调整高低,比冬冬宝类枕头,更适合使用。

2未锻炼到颈部肌肉

为了预防颈椎病,很多人每天做“米”字颈椎保健操,但是往往速度过多,次数过多。保健操应该做,但要注意动作的正确性。

颈椎每天承受日常活动,已经很辛苦,过快或者动作幅度过大的锻炼不仅对保健无效,更有可能拉上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等周围软组织,损害动力平衡因素,进一步加重颈椎病。

只有把肌肉锻炼结实,才能帮助颈椎支撑头颅。

锻炼颈椎动作示范

吸气,脖子向后慢慢拉伸到极限,并憋住气到极限,然后用鼻子呼气慢慢再回到原点,再用同样的方法做向前、左右旋转。做到速度适中,结合呼吸,通过加强周围软组织的强度,帮助恢复颈部的平衡。

冻结肩

冻结肩指肩关节疼痛,活动不利,梳头、背手都困难,即越向上抬、向后伸越痛。老话说是“五十肩”,也叫“肩周炎”。其实现在医学上没有“肩周炎”的诊断,这属于民间的说法,过于泛泛而谈。除了肩周炎,还有骨折、免疫风湿病、肌腱钙化甚至肿瘤等可以引起极度相似的症状。如果出现类似情况,一定要请专业医生明确诊断。

冻结肩的诊断标准

1.缓慢起病;

2.各方向受限,越抬高越痛;

3.X片阴性,看不出什么;

4.三角肌止点疼。

只有严格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才能被诊断为“冻结肩”。患者尤其注意不要先入为主自我判断为冻结肩,而不配合医生的检查建议。

冻结肩的治疗误区

这种类型的肩周炎具有自限性,病程约1~3年。换句话说,即使不做任何干预,这种类型的“肩周炎”也会在1~3年左右逐渐减轻、痊愈。

1吊杠

“五十肩”多存在肩关节活动度差,关节粘连,不适合高强度锻炼。正确的爬墙、中医手法、针灸、推拿、理疗、关节腔灌注等,都是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的方式,但绝对不建议吊杠——粘连关节强行“吊杠”极易导致肩袖肌键撕裂甚至撕脱骨折。另外,在急性发热发作期也不要强行锻炼。

2拒绝手术

对各种不同原因造成的冻结肩进行治疗,最重要的是在专科医师检查后,作出明确结论。有部分患者需要行关节镜手术的,也应该放松心情,积极接受治疗。

3使用激素封闭

关节周围注射激素,只适用于合并滑膜炎等急性期无菌性炎症患者。民间有些治法,立即打针立即不痛,这可能是使用了强的松等激素,要引起重视,因为激素对人体伤害很大,虽然能缓解肩痛,但会伤害到身体其他部位。

腰椎间盘膨出/突出

腰椎间盘概述

腰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一个具有流体力学特性的结构,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其中髓核为中央部分,纤维环为周围部分,包绕髓核,软骨板为上、下部分,直接与椎体骨组织相连,整个腰椎间盘的厚度为8mm~10mm,起到吸收身体震荡的作用。

自从人类学会直立行走以来,整个上半身的力量都经由腰部向下传递,腰椎与周围的肌肉起到了重要的稳定结构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腰部稳定作用下降,发生膨出/突出几乎不可避免,这可以说是一种退行性改变,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

“酸、胀、麻、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典型症状,当出现腰部及下肢放射性的腰酸、臀部胀痛、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时,就必须警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性了。

腰椎间盘疾病的区分

腰椎间盘的结构有点像一个软的鸡蛋,蛋黄就像髓核,纤维环是蛋白,蛋壳是终板。

1腰椎间盘脱出

是指蛋黄破了,掉到蛋壳外面来了。

2腰椎间盘膨出

是指蛋黄被压扁,但没有破,结构还是完整,属较轻的病情。

3腰椎间盘突出

是最常见的情况,指蛋黄破了,挤到了蛋白的位置,但没有掉到蛋壳外面去。因为压到了神经,表现出来一定会有腰,腿都麻痛。这就需要在早期及时治疗,如果到了后期神经粘连了,就要开刀。

腰椎间盘突出并不可怕,早期保守治疗70%以上可以调整神经压迫,但如神经受损伤太久,晚期手术后,依旧会有残留的麻木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日常保养

腰椎间盘突出不能穿高跟鞋,可以穿平底鞋或选择负跟鞋康复锻炼,还必须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1坐正

腰椎间盘突出首先要改正坐姿。研究显示,前屈坐位时腰椎受力负荷比坐位高30%,正确的坐姿对腰椎结构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直腰

不要拱着腰拖地,不要弯着腰搬、拖重物。应挺腰直立,腰背肌肉应配合发力。

3多动

适度参加非对抗性体育锻炼。运动有助于锻炼腰背肌群,加强动力平衡,但要注意避免强度过大导致运动损伤诱发急性发作。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误区

1一定要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指出,只有经过3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才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方式有:消肿、抗炎脱水、活血、中医手法、热奄包、牵引、理疗等。

2一定要锻炼

人体脊髓非常复杂,走行于椎管内,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伴有椎管狭窄的患者,也存在脊髓受压。人体脊髓中的神经恢复能力很差,因此,这种类型的患者不应进行功能锻炼。

特别是老年性伴有严重椎管狭窄的患者,走了一两百米左右,腿就痛胀麻酸,这是行走后椎管内软组织水肿而加重了神经和血管的卡压,造成支配下肢神经供血的暂时性缺失而引起的症状,这样的病人不主张天天做散步等锻炼,特别是后仰性拉伸,会加重疼痛,严重地影响行走,应及时考虑手术,解除压迫,尤其是伴有马尾受损的,更应尽快手术。不能手术的,也应以休息为主。

膝骨关节炎

什么是膝骨关节炎

北方人称膝骨关节炎为“老寒腿”,其发病率近年来越来越高。它是以膝关节慢性疼痛、僵硬、肥大、活动受限为典型表现的退行性疾病。X线表现往往有老百姓俗称的“骨刺”“骨质增生”等发现。病理过程表现为关节软骨的磨损、破裂,滑膜炎症、关节积液直至骨-骨界面相互接触摩擦。如前所述,本病多属退行性范畴,“人老先老腿”,就是对这一特点的通俗表述。早期及中期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中药、软骨保护剂、透明质酸钠注射、理疗等,晚期严重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来自人体上部的重量,通过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这三个关节的中心位置向下传递,这一传递路径便是骨科医师十分注重的“力线”。当膝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时,关节内的软骨磨损,随之发生平衡的改变,关节向一侧突出畸形,力线被破坏后受力状况随之改变,形成软骨破坏—力线改变—受力失衡—软骨破坏的恶性循环。

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误区

1加强运动

一些听起来非常健康的运动,比如长跑、爬山、打网球、打太极等,其实极大的加重了膝关节的负担。我们强烈建议中老年患者减少这类活动,以减少可能的软骨磨损,避免加重症状。

人体所有的关节都有使用寿命,如果过度走路爬山,就会关节受损,特别是中老年女性,肌腱较薄,情况更为明显。

膝骨关节炎最重要的基础治疗,在于患者自身。建议患者集中于增强下肢力量,减轻自身重量,从而降低膝关节负荷。

正确的运动方式在于避免“屈膝受力”。对膝关节负荷较低的运动有: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2不动手术

膝骨关节痛可服用软骨营养剂及透明质酸钠治疗,对于严重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方式干预与保守治疗往往已无意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可靠方式。

补钙健骨,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因骨量减少、骨吸收增加导致广泛疼痛、骨折风险增加的一种疾病。

研究显示,90%的骨质疏松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其中,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因此,老年人与绝经期女性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点对象。

骨质疏松症状有疼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风险高、呼吸受限等,当老年人、或绝经期女性出现这些症状,应充分考虑骨质疏松的可能,并完善检查。

健骨补钙的误区

1喝牛奶饮料

为加强钙营养,医生建议喝牛奶,少吃精制食物,吃点粗粮和适量的醋。但要注意的是,奶饮料不是奶。喝牛奶饮料不仅补不了钙,还会摄入大量糖分,所以一定要注意区分。另外,酸奶不仅能补钙还能有助于消化,适合日常饮用。

2多做运动

运动应适度,且要注意安全,避免外伤,注意姿势。

3长期服药

(1)单纯补充钙片

好比是把木棍子变成铁棍子,补充钙片能提升骨质的质量,但常年单纯吃钙片补钙的人,血管沉积钙化严重,还易形成结石。其实,国人现在的饮食不缺钙,但缺少帮助钙合成的维生素D。维生素D多存在于肝脏,晒太阳也可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预防骨质疏松。

(2)长期服阿仑膦酸钠

服用阿仑膦酸钠可快速提升骨质的密度,但长期服用(3年以上)会增加股骨远端的骨折风险。

吃完阿仑膦酸钠后应马上多喝水,并走半个小时,促使其快到到达肠道,以利于吸收。阿仑膦酸钠是骨代谢调节剂,能进入骨基质羟磷灰石晶体中,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间接起抑制骨吸收作用。但也有其弊端,即增加了骨内无机质,可能导致骨的脆性增加。

4不注射药物

通俗说,骨头里的钙离子丢失进入血里去了,形成高钙血症,注射降钙素类药物能把血液里的钙拉回骨头内。

很多患者疑惑:“我骨质疏松,要补钙,为什么反而还要注射降钙素?”

其实,降钙素降低的是血清钙,是降低无法被身体利用吸收进骨组织的钙,将无法利用的钙“赶入”骨组织内,是其作用方式之一。

当一些患者有明显的疼痛症状,或处于较高的骨折风险时,光靠生活方式干预与口服药物就不够了。注射降钙素类的药物,可快速改善钙平衡,减轻疼痛症状。

(整理/袁一今)

专家推荐Experts周灵鑫

现任中科·名中医堂高级按摩师

高级公共营养师,中医亚健康调理师。从事中医经络调理和养生调理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擅长对人体经络调理、排毒祛湿、去除邪气、扶助正气、调和阴阳。

#中科体检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chx.com/zzzl/1477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