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及中医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几乎每个人都会有,患者人群从青年学生到耄耋老人,但每个人的严重程度各有不同,

主要判断依据有两点:一是症状和体征;二是影像学检查。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1、症状和体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是疼痛从腰串联到腿,弯腰抬腿都会加重。这是由于腰部椎间盘髓核向后突出,压到了支配腿部的神经,造成了相应腿部支配区域的症状,如疼痛、麻木、无力甚至大小便障碍。

2、影像学检查

核磁共振可以明确显示突出的节段、间盘的退变程度、髓核的突出方向、神经的受压部位等重要信息,是目前腰椎间盘突出最佳的检查方法。虽然核磁共振可以很好地显示含水量高的间盘、神经等重要结构,但对钙化组织却视而不见,因此如果需要手术治疗,一般还需要检查腰椎CT。

3、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是影像学诊断,是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有的,这只是提醒大家该小心注意了,只有其严重到一定程度,出现下肢症状时,才叫腰椎间盘突出症,即出现下肢的放射症状:如疼痛、麻木、无力甚至大小便障碍,这时才需要进一步治疗。

4、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程度的判断

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有:疼痛、麻木、无力、大小便障碍,这是按严重程度逐级递增的,疼痛最轻,其次是麻木,而后是下肢无力,最严重的是大小便障碍。它们可能同时伴发,也可能一开始就出现麻木症状,而仅出现一过性疼痛,但是它们的恢复效果是不同的。以手术治疗为例,疼痛症状术后即刻就会减轻80-90%,麻木症状会在术后半年到一年内逐渐减轻,但可能会残留一小块麻木区;下肢无力症状可能需要3-4年才能部分恢复,而最严重的大小便障碍术后能不能恢复就不一定了,所以一旦出现下肢症状,医院进行评估、治疗。

5.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方法

在中医学的范畴中,腰间盘突出被归类于“痹症”,“腰腿疼”一类,腰椎间盘突出后,会造成神经根接触区域的局部性压迫和牵扯性压迫,使神经根本身纤维和血管受压导致缺血缺氧,故受累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疼痛,麻木等感觉。

“针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非常好的理疗的方式。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往往会存在一些局部的肌肉痉挛,以及由此而发生的无菌性的炎症。此时,通过相关的针灸治疗,比如普通针刺,艾灸,放血之类的,就可以有效的缓解上述一系列的症状。除此以外,这些治疗还能够松解局部的瘢痕和粘连,以达到相关的治疗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分型1.风寒湿痹阻常有受凉或久卧湿地的病史,出现腰部冷疼,疼痛可向下肢放射,疼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天气变化或阴雨天也可加重。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治疗原则:温经通络,行气除湿。取穴:肾俞,腰阳关,关元俞,大肠俞,委中。取穴原理:针灸肾俞可祛寒除湿;腰阳关为局部取穴,以疏通局部经气,行气止痛;关元俞,大肠俞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委中为循经取穴,守“腰背委中求”之意,以疏通膀胱经经气,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劳伤血瘀由外伤史或劳损史,出现腰部疼痛,痛点固定不移,可向下肢放散,晨起,劳累,久坐后加重,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治疗原则:活血祛瘀,舒筋通络。取穴:肾俞,大肠俞,腰部阿是穴,委中。取穴原理:肾俞,大肠俞为膀胱经腧穴,可结合腰部阿是穴,疏通腰部经气,活血祛瘀;委中为血之郄穴,用三棱针点刺,可收祛瘀生新之效。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3.肾虚捞损腰部隐隐作痛,疲软无力,反复发作,遇劳则甚,疼痛可向下肢放散,肾阳虚兼神倦腰冷,滑精,脉沉;肾阴虚兼虚烦,舌红,脉细数。治疗原则:补肾壮腰。取穴:肾俞,大肠俞,命门,腰眼,志室,太溪。取穴原理:腰为肾之府,取肾俞以益肾气,大肠俞通络止痛;命门,腰眼针灸并用以温肾益精;志室,太溪滋补肾阴。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chx.com/zlyy/13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