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上半身能够灵活自由地运动和劳动
得益于脊柱的支持、保护和运动
脊柱被称为人的“第二生命线”
脊柱由椎骨、关节、椎间盘连接而成
是一个复杂的运动系统
脊柱疾病多种多样
以腰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常见
什么是椎间盘?
连接两个脊椎骨椎体之间的软组织结构称为椎间盘,在腰椎叫腰椎间盘,在颈椎叫颈椎间盘。椎间盘包括髓核、纤维环和终板三个部分,与上下椎骨构成脊柱,是我们躯干负重的主要区域。椎间盘具有一定的弹性,相邻脊椎骨借此可形成运动,同时能吸收压力和震荡,总体像一个软组织垫片。
腰椎间盘突出真的很“突出”吗
腰椎间盘是全身最大的无血管组织,仅外周有少量血管和神经末梢分布。椎间盘一般在18岁以后开始退变,是人体中退变最早、退变最为深刻的器官。退变的椎间盘像漏气的轮胎一样,高度下降,并出现向外周膨出或者突出。很多时候,这种椎间盘膨出和突出是脊柱退变老化的表现,是一种生理现象(就如我们脸上的皱纹一样),其中多数并不产生症状。
精密的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扫描,经常可以检测到腰椎间盘不同程度的膨出或突出。如前所述,这只是个影像学发现和描述,多数情况下仅仅是生理现象,未必代表疾病状态。因此,如果你看到磁共振报告腰椎间盘突出,不必惊慌失措。
得了腰痛
肯定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
不一定!
腰痛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据估计,约80%以上的成年人一生中曾经在某个时候得过腰痛。腰痛太常见了,以至于很多老百姓认为,年纪大了腰痛很正常,根本算不上是个病!然而,根据年发表在国际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中一项研究指出,腰痛位居中国人群中十大致残性疾病之首!
很不幸的是,以目前的技术手段,约85%的腰痛患者无法明确其确切病因,因此统称为特发性腰痛,简称腰痛。在现实生活中,腰痛有很多其它名字或别名,如腰肌劳损,肌筋膜炎,腰肌扭伤、挫伤,肌纤维织炎……当然,老百姓最熟悉的还是“腰椎间盘突出”,而其实,腰椎间盘突出仅仅占了其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突然出现腰痛,该怎么办?
需要马上吃药吗?
不需要马上吃药!
同时也不需要整天卧床休息。尽早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避免重体力劳动。
如果疼痛明显,可以适当热敷、按摩或者膏药等家庭治疗。一般的腰痛通常在2周内自愈。在急性期发作期,也不需要“积极功能锻炼”。功能锻炼不能治疗腰痛,但有助于预防下一次的腰痛复发。
腰痛需要拍片子或做磁共振?
不建议!
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在大街上随机请个一生从未有过腰痛的正常成年人做腰椎核磁检查,结果会让你震惊:30位为腰椎间盘突出,另外还有50位的腰椎磁共振报告诊断为腰椎间盘膨出!
可见,椎间盘退变、膨出或突出通常是意外发现,而腰痛并非源于此!但这些影像学结果往往会深度误导医生和病人:导致过度诊断、焦虑、药物依赖、对自己患有腰椎疾患深信不疑,最终导致过度检查和治疗。
因此应该结合其它的疾病信息,由医生来帮你决策需不需要做影像学检查。
腰痛的同时又有腿痛
该怎么诊断治疗?
你可能得了椎间盘突出症!
你有腰痛,同时又出现腿痛或坐骨神经痛,这和前面所说的单纯腰痛不同,那你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应该先接受保守治疗。其中约80-90%的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甚至症状完全消失。治疗的方法有适当卧床休息、按摩、推拿、热敷、腰背肌功能锻炼、药物治疗以及神经根阻滞等。医生鼓励您继续参加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的日常活动,而非整天卧床休息!
保守治疗可以减轻突出椎间盘对神经造成的刺激,减轻神经根的水肿和炎症,从而缓解腰痛和腿痛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保守治疗,症状消失了,但是病变的椎间盘依然在那里突出!同时,症状反复发作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定要手术吗?
不一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病因在于椎间盘破裂突出,但受害者主要是神经!因此,能不能保守,要不要手术,主要看神经症状!事实上,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并不需要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正规保守治疗2-3个月后症状还没有缓解的;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或者更有甚者,出现大小便失禁等情况,建议手术治疗,手术可以实质性提高您的生活质量。
其实,除了脊柱本身的退变老化,生活中很多不恰当的习惯也会引起脊柱疾病,比如翘二郎腿。跷二郎腿时,若将右腿放在左腿上面,就会导致右侧的髂骨高于左侧髂骨,这就导致腰椎、胸椎和脊椎的压力分布不均,这时身体为了平衡,脊柱就自然向左侧弯,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严重的脊柱侧弯,需要及时治疗。
文章转载自浙大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