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腰椎间盘突出
▼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
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2、损伤
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4、遗传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
5、腰骶先天异常
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6、诱发因素
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腰间盘突出中医辨证▼
为什么会腰间盘突出?
腰间盘突出是肝不藏血,血不养筋。血到哪里去了?根本原因是肾虚了,肾主骨生髓,肾虚,营养就不能很好的供给骨髓,骨髓造血就少了。造出来的血少了肝藏血自然而然也就少了,腰上两大筋得不到充足的血就松了,松了的筋抑制不住骨头,骨头也就容易突出来。养骨养肾就一定要排寒!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辨证:
中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分为气滞血瘀型、寒湿痹阻型、湿热阻络型、肝肾亏虚型、肾阳不足型,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详细介绍一下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1、气滞血瘀型:
以刺痛为主,痛点较明显,舌暗红、可见瘀点瘀斑,脉细涩;
症状:腰痛症状明显,脊柱侧弯,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伴向下肢放射痛,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笑、用力排便时症状加重,甚至强迫体位,疾病晚期可见患者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脉弦数或细涩,舌质暗红。
2、寒湿痹阻型
腰痛症状遇寒加重、得温则减;
症状:患者腰腿疼痛有沉重感,自觉四肢湿冷,症状随天气变化,脊柱侧弯、椎旁压痛或放射痛,患者喜暖恶寒,脉沉迟,舌苔白腻。
3、湿热阻络型
以热痛为主,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遇热疼痛加重;
症状:腰腿疼痛,肢体无力,疼痛处有热感,遇热或者雨天疼痛加重,患者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脉弦数或濡数,舌苔黄腻。
4、肝肾亏虚型
患病时间长而不愈,反复发作,腰痛伴有腰膝酸软、口苦咽干等;
症状:腰腿疼痛久治不愈,症状反复发作,患者筋骨萎软,按压疼痛处症状有所缓解,劳累后症状明显加重,侧卧时症状减轻,有时腿部发麻时伴有耳鸣耳聋,脉弦细尺脉弱,舌淡苔白。
5、肾阳不足型:
表现为腰部冷痛,得温痛减。
症状:腰腿酸痛绵绵日久,抬举乏力,活动牵强,拘挛,筋跳,头摇身颤,视物模糊,耳鸣耳聋,或少气乏力,面色苍白,自汗,毛发脱落或早白,齿松或脱落,或心烦失眠,口干,或舌红少津或苔白滑,脉沉细或弦细数。
藏秘28泡为什么能够调理腰椎间盘突出?
咱们的辣木灵芝浴足片选用二十多种珍贵药材提炼,用g药材浓缩成一颗,浓缩精华真正吸收。
中医中药养生有三大特色:君臣佐使配方,性味入经,方剂用量。
咱们的君药:辣木、灵芝、红豆杉、红景天——气血具足入五脏
臣药中的:女贞子、淫羊藿、五加皮可以强劲肝肾。
女贞子,滋养肾阴肝血;
淫羊藿,祛风湿,养肾阳,强筋骨;
五加皮,主入肝肾经,强筋骨,祛风湿,全力辅佐滋养肝肾两经。
所以咱们藏秘28泡用来泡脚,通过热力学原理,给肌体加热,打开汗毛孔,真皮给药,排除风寒湿,这样能够调理腰椎间盘突出。
泡脚后的反馈:
腰椎间盘突出体位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泡脚的同时配合以下动作会更好。并且要有恒心,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方法/步骤:1、睡姿:较好的睡眠体位应该是仰卧和侧卧位。
仰卧时在双下肢下面垫一软枕,以便双髋及双膝微屈,全身肌肉放松,椎间盘压力降低,减小椎间盘后突的倾向。
这样的睡姿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较好体位。
2、站姿: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
站立不应太久,要适当进行活动,尤其是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3、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下肢并拢。
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将腰背紧贴椅背,这样腰骶部的肌肉不会太疲劳。
4、自我保健疗法:
1)动髋:仰卧,先以右腿向脚的前方猛然一伸,同时髋部向右一摆。再做左腿。动作要协调而有力,两腿交替做二十至三十次。
2)蹬腿:仰卧,尽量屈曲髋、膝关节,足背勾紧(背屈)。然后足跟用力向斜上方(约四十五度)蹬出后,将大小腿肌肉绷紧,放下还原。两腿交替做二十至六十次。
3)昂胸:俯卧,用双手支撑床上,先从头部后仰开始,同时支撑手渐渐撑起而把胸部向上昂起,最后使劲后仰,力度达到腰部为止。平伏休息,重复五至十次。
4)鱼跃:俯卧,两手放在腰部,把上身和两腿同时后伸抬起,做成弓状。注意膝部不要弯曲。尽量在这一姿势下维持一段时间,时间越长越好。
5)下腰和后伸:站立,两腿分开约肩宽,足尖向内。弹动性地向前弯腰,使手触地。然后复位再向后伸腰,也要弹动性地后伸到最大量。反复五至十次,病情好转后加大动作幅度,注意循序渐进。
注意事项:1、避免过多过度的弯腰及扭转腰椎,不可长时间进行坐位工作。2、避免背持重物,减少腰椎的受力。3、急性期病人少活动,下地上厕所时可戴特制医用腰围,加强腰椎的稳定。4、急性期和治疗期间宜平卧硬板床。5、推拿医院骨科和推拿科。6、注意腰部及下肢保暖,不可贪凉,否则会诱发或加重症状。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