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

北京医院白癜风治疗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肩颈痛、腰痛、下背痛、背部僵硬,疼痛的感觉甚至延伸至手、脚,出现麻痛的感觉,再严重一点还可能会有肌肉无力的症状,此时就要怀疑可能是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好发于12-55岁之间的人,不过25岁以下发生的机会比较少见。而其中大约有80%为男性患者。这些人通常都有早期创伤的病史。

什么是椎间盘突出?

在这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椎间盘!

椎间盘的位置及解剖构造:

图A:表示我们的椎间盘位于两个脊椎之间;图B:椎间盘由两个部分所组成,分别是髓核及纤维环,髓核位于椎间盘中间;而纤维环就包覆在髓核的外围。

髓核:由极具黏弹性及柔韧的多糖体和水分所组成,所以可以吸震,减少脊椎间的压力。

纤维环:由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交织而成,按同心圆排列的緻密组织,具有韧性,可以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突出简单来说,椎间盘可以看成是一颗水球,里面充满水分,而外面由橡胶把水包起来,使水不会外漏。

椎间盘突出的成因

先试想,如果我们很用力的捏住水球的前侧,那么水就会往后跑,长时间下来,水球后侧的橡胶就会变形、受损,此时再大力一点加压的话,水就可能冲破橡胶,由后方喷出。我们的椎间盘也是相同的原理。

椎间盘承受来自脊椎间的压力,假如承受突如其来的冲击力或是长时间受到不平衡的压迫,刚开始可能只是让纤维环产生形变,更严重的会使得髓核有可能冲破纤维环,再从韧带的间隙压迫到我们的脊神经,这些都称之为椎间盘突出。

而一开始说到12-55岁的人比较容易好发,是因为这时候髓核的水分比较多,比较容易因为压力失序,而有椎间盘突出;反之随著年纪变大,髓核的水分减少,就不容易椎间盘突出了。

因为组织结构(脊椎前后韧带的大小不同),及人类生活习惯(多弯腰的生活型态),通常都是椎间盘前侧受到比较多的压力,使得髓核往后跑。

椎间盘突出分类

主要分为三类:

1.Annular:纤维环在髓核的压迫下产生形变,往后压迫脊神经。

2.Nuclear:髓核受前侧压力而往后跑,压迫到脊神经。

3.Mixed:综合型,除了跑出去的髓核压迫到脊神经,还有碎裂的纤维环压迫到脊神经。

椎间盘突出影响因素

1.不良的坐姿:椎间盘前侧长时间受压,使髓核往后突出。

不良的坐姿长期下来,会使脊椎活动度变差,也会使得一侧肌肉缩短,比如说:腰大肌,会使的我们的症状更为严重。

1.腰大肌连接我们的腰椎和股骨,当这条肌肉变紧的时候,椎间盘虽然看起来很像后侧受力,要把髓核推回来。但实际上,反而因为肌肉变紧,而使得腰椎的压力变大,而且如果有椎间突出的患者,反而会因为后面的椎间盘过度被夹挤,而使病症更严重。

2.频繁的弯腰动作:增加前侧受到压力的机会,使髓核往后突出。

3.缺少脊椎往后做伸展的动作:往后伸展可以把在留在后面的髓核挤回来,减少髓核突出的机会。

4.肥胖:特别是腰部肥胖者容易增加腰椎负担,腹部与下背肌肉也容易有较无力的情形,增加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性。

椎间盘突出症状

1.肩颈疼痛、下背痛,疼痛可能会延伸到四肢。

2.患侧感觉异常。

3.坐骨神经痛或颈部神经痛,肢体麻痺,严重时甚至肌肉无力、萎缩。

4.咳嗽、弯腰加剧。

椎间盘突出的诊断

椎间盘突出可藉由身体检查(physicalexamination)、动作测试(如反复弯腰、坐骨神经张力测试等)及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核磁共振摄影(MRI)或电脑断层扫描(CT)等)诊断。

一般而言,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症状常有方向性,即往一个方向会令症状加剧,而反方向动作会使症状减轻,例如坐久下背酸痛(腰部弯曲),而走路会减缓症状(腰部挺直)。

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和预防

在治疗原则上,我们以非手术治疗的传统治疗方式为优先。但如果有以下两种状况:

1.手、脚无力,且越来越严重的情形

2.马尾症候群,会有手脚无力的情形,或是有大小便失禁的现象。

若有上述两种情况,可以询问医师是否先以手术治疗为优先。因为手、脚无力是因为神经根被椎间盘压迫到,此时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可以立即阻止神经再恶化的情形,而且提供良好的环境使神经愈合。所以说如果有手脚肌肉无力、大小便失禁的症状,可以先跟您的医师讨论,决定是否要进行手术治疗。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

腰痛原因有很多,也很常见,据报道,一生中80%的人都会经历腰痛。

急性腰痛多为肌肉源性,经休息、理疗等对症治疗可明显缓解,常规不需拍摄任何影像学检查(但超过2周的持续腰痛,则需进一步检查)。如腰痛反复发作、持续加重,超过3个月即为慢性腰痛。

慢性腰痛常被分为两类:特异性腰痛和非特异性腰痛。特异性腰痛就是有明确病因的,如:感染、肿瘤、骨质疏松、骨折或炎症性疾病等。

然而,80%-90%的慢性腰痛是非特异性的,常没有公认的、特定的病因,且多为慢性、反复发作,可能为椎间盘、小关节或骶髂关节源性,也可能是腰突压迫神经引起的神经源性(图1)。

因此,不是所有腰痛都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

二、检查报告不是给患者解读,仅是给临床医生作为诊断参考

目前,医院,给你做磁共振检查的人(技师)与写磁共振报告的人(影像科医师)多不是一个人,也就是说,写影像学报告的人只看你的片子,但看不到你人,他们仅对片子的征象进行客观描述,给出一个“影像诊断”,并呈现在白底黑字的报告上(赫赫的腰椎间盘突出的字样,图2)。

而临床医生,除了看片子、检查报告的同时,还会当面问诊、查体,必要时结合抽血化验、肌电图等,最后才得出一个“临床诊断”。

另外,有经验的骨科医生,是从不看影像报告的,因为比起他们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其阅片能力远超过幕后写报告的年轻影像科医师。

因此,就医请携带片子,不要仅仅拿着影像报告,请相信医生最后的“临床诊断”,不要自个过度解读影像报告。

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很常见,但不一定引起症状。磁共振(MRI)经常可以看到无症状的椎间盘突出,且年龄越大,影像学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越高。

影像学腰椎间盘突出(影像诊断),如不结合临床,是无意义的,只是对片子的一种描述和表达而已。只有结合了临床症状和体征,且与片子表现相一致,我们临床医生才会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临床诊断)。

因此,报告上写的“腰椎间盘突出”字样并不代表你的症状就一定是突出的椎间盘引起的。

椎间盘与上下椎体构成的结构单元,就好比“汉堡”(图3)。最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的是最下面的两个结构单元(L4-5和L5-S1),约占95%。

椎间盘由中间的髓核、周围的纤维环和上下的软骨终板组成(图4)。

髓核富含水分,具有弹性,犹如果冻;周围及上下的软骨终板犹如包在果冻外面的包装一样,限制其过度活动。但从整个椎间盘来看,这样的结构赋予其合理的弹性,来辅助完成腰部的弯曲、后伸和旋转,同时人类跑步、跳起时,缓冲压力、吸收震荡,避免僵硬的骨头“干磨”导致损伤。而腰椎间盘突出相当于外包装破裂,果冻从破口突出至外面。

椎间盘跟头发类似,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会变白,椎间盘则会退变。椎间盘病变会出现各种表现,如退变、膨出、突出、椎间隙变窄、骨赘形成等(图5)。

我们常说的腰椎间盘突出,其实指的是髓核的突出。因椎间盘突出的类型、位置、大小及周围炎症、症状耐受反应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关键要看突出的椎间盘对脊神经和/或马尾神经的影响大小(图6-8)。

因此,同样是腰椎间盘突出,有些人可能痛不欲生,而有些人却是安然无恙。

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chx.com/lctx/13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