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保守疗法

腰椎椎间盘突出是比较常见的现代病。一般来讲,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部位在L4—5和L5-S1。主要症状除了腰痛,主要是下肢坐骨神经的痛感和麻木感。西医把这个病说得比较复杂,但实际上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去缓解这个病引起的疼痛。他们通常的做法是消炎药、物理治疗加腰牵,但这些方法对于症状相对比较严重的患者,效果不大。原因很简单,因为椎间盘没有血管,所以消炎药很难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指定位置,如果单纯用止痛药,只是暂时性阻断了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痛觉通路,药性过了以后,疼痛又会重新出现。物理治疗主要以电疗和热疗为主,对于一般性疼痛,这种治疗是有效的,因为电流的刺激会让神经系统兴奋,从而增加内啡肽的分泌,这种天然的止痛剂由人体自身产生,不但有很强的止痛作用,而且没有副作用。热疗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一个热胀冷缩的原理,通过热能的渗入,使小血管扩张,从而加大了血管的通透性,使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加强血管内外营养物质的交换,使病痛周围的乳酸及其他代谢产生的刺激性物质能够得以清除,从而有效地缓解痉挛和促进水肿的吸收。牵引的方法也不错,通过牵拉的方法,使椎间盘的压迫得到缓解,但这个方法一定要在肌肉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牵引,否则会造成肌肉纤维的损伤,从而加重痉挛的程度,适得其反。

但是为什么上述这种治疗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产生不了决定性的治疗效果呢?原因是椎间盘突出的原理是因为椎间纤维环破裂,纤维环内部的髓核外突压迫神经根。这里通常都是有一个外力的作用。当然,这里内因是主要的。有的人长期坐着工作(坐姿对腰部脊椎的压力是站姿的2.7倍),很少做肌肉的牵拉运动,造成椎间盘长期受压,甚至脱水。随着纤维环水份的减少,其张力和柔韧度就会降低,变脆。当外力,特别是扭转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在变性的椎间盘上,就很容易造成纤维环的破裂,从而使髓核向外膨出,如果膨出物向左压迫神经根,就会造成左侧腿痛,如果向右压迫,就会造成右侧腿痛。其实椎间盘的膨出物通常距离神经根还有一段距离,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挤压和剧烈疼痛的产生呢?这就要谈到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通常在外力作用到人体时,人体的肌肉自然会收缩变硬,从而保护内脏和软组织不受损伤。比如训练有素的武林高手,身上的肌肉会在别人的外力击打的同时变硬,让自己毫发无损。当然,一般人不具备这种同步反应的能力和软组织相对的韧性,但肌肉和神经系统的保护反应是存在的。但外力产生,特别是牵拉和扭转力作用到腰背部的时候,肌肉很自然地会在神经系统感觉后痉挛并略向反方向牵拉,以保护受伤部位不受到进一步的损伤。这种本能本来是正面的,但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都有其两面性。肌肉的突然痉挛让原本有一段距离的膨出髓核和神经根一下子紧贴和挤压到一起,产生更大的疼痛使肌肉进一步痉挛,从而不能自行缓解。痉挛的肌肉超过一段时间后,造成缺氧,从而使酸性物质增多,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同时也影响了水肿自行被吸收的速度,造成炎症的加重。再加上肌肉痉挛自然会造成脊椎小关节的错位,因此就会加重了神经根的受压程度,使痛疼进一步加重。由于严重的肌肉痉挛通常都会有一定肌肉扭转,所以水平面的牵拉很难让松解肌肉和小关节的复位。医院和美式脊疗都是用定位斜扳复位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患者处于一定角度的侧卧体外,使肌肉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然后透过牵拉定位,让扭转的支点集中在错位的小关节上,通过瞬间的爆发力,使肌肉超过的生理自行活动极限,再突然放松,通过肌肉自身的回弹力挤压错位的小关节迅速复位,这两种方法是目前我所知道的最好的保守疗法。在我看来,中医旋转点位复位方法更胜一筹,因为中医师通常都会在要复位的关节上下的肌肉做一些松解,这样不但减轻了复位的难度,而且通过特定的手法,加强了肌肉的局部营养和解除肌肉的痉挛,从而达到了治标治本的作用。如果腿部疼痛严重,可以用按压止痛法,通常会有立竿见影的作用。方法是治疗者用双手拇指重叠按压在患者的患侧梨状肌(上网查找图片,很容易找)上,用缓力按压,按压至患者可以忍受的极限后保持手指不动,三十秒左右松动一次,停10秒钟左右再按压一次,重复5至6次。这种方法对缓解坐骨神经的水肿效果奇好,是秘不外传的独门绝招。

我的老师是用保守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专家,我经过17年的临床,做过很多例的椎间盘突出治疗,效果很好,基本上没有失手过,所以我相信我的这些解释对患者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影像结果都有可能区别不大,所以不必太介意西医的检查。只要坚持治疗和锻炼,保持肌肉的松弛度和柔韧性,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完全康复,不必担心。另外,千万不要随便找不专业的按摩师治疗,因为一个专业的按摩师或中医师应该清楚人体解剖和经络的走向,如果盲目地重力按摩,只会造成更大损伤。康复以后,要多做腰肌的锻炼,特别是缓慢的旋转运动,对增加腰部肌肉的局部循环和营养很重要,太极拳不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一般两个小时左右就要起来走走,或者做一些下腰或牵拉的动作。《医行天下》的作者萧宏慈正在竭力推广香港中医朱增祥的拉筋法,其实对缓解肌肉痉挛效果是相当不错的,可以试试。还有一样要注意的是,坐位工作时,臀部和腰部要尽量紧贴椅背,不要留有空位,否则很容易造成肌肉疲劳和痉挛,有可能会造成症状的复发。

务秋

体验人生,就是最好的禅悟。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chx.com/lctx/13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