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民间有人称为腰脱。本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严重者可导致残疾,丧失劳动能力。
还有 腰椎间盘突出有哪些症状表现?
1、腰背部疼痛:这种疼痛出现在腿痛之前,亦可同时出现。疼痛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椎间盘突出后刺激了纤维环外层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产生。疼痛部位较深,一般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
2、下肢放射性疼痛: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间隙,而坐骨神经正是来自腰4、5和骶1-3神经根,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或疼痛先由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双侧坐骨神经痛。当咳嗽、打喷嚏及大小便等腹内压增高时传电般的下肢放射痛加重。
3、麻木及感觉异常:腰椎间盘突出后,可造成神经根接触区域的局部性压迫和牵扯性压迫,使神经根的纤维和血管受压而导致缺血缺氧,故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会出现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
4、腰部活动障碍: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后,腰部活动在各方面均受影响,尤以后伸障碍为明显。少数患者在前屈时明显受限。
5、患肢温度下降:不少患者患肢感觉发凉,客观检查,患肢温度较健侧降低;有的足背动脉搏动亦较弱,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须与栓塞性动脉炎相鉴别。
6、肌肉瘫痪: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较长者,可造成神经根缺血缺氧变性而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腰4、5椎间盘突出,可引起腰5神经根麻痹所致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伸拇长肌和伸趾肌瘫痪。腰5骶1椎间盘突出后,骶1神经根受累麻痹而出现小腿三头肌瘫痪。
7、间歇性跛行:由于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和缺血,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充血,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扩张,同时也加重了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及疼痛。
8、脊柱姿势改变:腰椎间盘突出后很多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脊柱侧凸,多数凸向患侧,少数凸向健侧,主要视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侧弯能使神经根松弛,减轻疼痛。如果突出物在神经根前外侧时,脊柱则凸向患侧。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时,脊柱则凸向健侧。侧弯是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压迫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做什么检查能知道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
1、X线:
腰椎间盘所包括的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密度均较低,在X线下并不显影,因此临床上腰突症患者的腰椎X线平片有一些非特异性的变化,或是无异常变化。因此单纯腰椎平片并不能作为有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依据,但X线能发现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和结构异常,对提示椎间盘的退变有重要意义,并且能鉴别其他的一些腰椎疾患,如腰椎结核、肿瘤和腰椎滑脱等。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病史、体征和X线平片即能作出初步的诊断。
2、CT检查:
腰椎CT能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受压的情况,同时还显示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椎管和侧隐窝狭窄等情况。
3、核磁共振(MRI):
核磁共振没有辐射,可以多方位成像(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斜面),对解剖细节显示较好,对组织结构的细微病理变化更敏感(如骨髓的浸润),可鉴别神经和脊柱肿瘤等。对于一些落到椎管的髓核组织也不会遗漏。
对待腰椎间盘突出,以保守治疗为主
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偶尔出现腰痛、腿疼等,很多人就认为是累的,休息一下就能好,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严重时将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下肢瘫痪,丧失工作及劳动能力,治疗会缓解腰椎间盘突出。
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非手术疗法,包括卧硬板床休息、腰背肌功能锻炼、配戴腰围、牵引、推拿、理疗、局部阻滞、针灸、拔火罐等。还有一种简单无副作用的方法,就是贴膏药,大多数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坚持贴老倪膏药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另一类是微创手术疗法,即通过微创切口,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缓解其对神经根的压迫。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强调综合治疗,急性期应以缓解神经根水肿和减轻疼痛为主,恢复期要加强腰腹部肌肉的功能训练,避免受凉和重体力劳动。对于严重患者,比如腰椎间盘滑脱、下肢麻木、大小便功能失调的严重患者,应相信科学,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只要治疗后,护理得当,我们会远离腰椎间盘突出的。
如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请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好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