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补阳既要方法对,还要应季中

有人说,现代人容易阳虚,阳虚者十有八九,这其实有一定道理。在中医体质分类中,阳虚属于“正虚”,这类人群体质较弱,易生病。实际上,常见生活疾病如肥胖、手脚冰凉、腰酸背痛等都与阳气不足、寒邪内盛有关。

阳虚,“表现为近一年感觉手足凉,胃寒,耐受不了冬天寒冷及夏天空调冷气;喜静,大便稀溏,小便色清量多”。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黄帝内经》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理念,就是借助春夏两季“阳长阴消”的特点,把自然之阳气为我所用,以补养自身阳气。

初春气候乍暖还寒,身体易受寒邪侵袭,掌握一些养阳技巧很有必要。

1

睡子午觉:养阳又养阴

所谓子午觉,即保证每天子时(晚23时至凌晨1时)和午时(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的睡眠时间。

“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黄帝内经》如此诠释了睡子午觉对调养阴阳的重要性。子时在一天中阴气最盛,这时睡眠质量最好,最能养阴。而午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睡午觉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一天饱满精力。

睡子午觉要遵循“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原则。睡前应减少刷手机、玩电脑等兴奋活动,做到晚上11点前入睡,同时中午也要小憩15-25分钟。

2

“春捂”防寒:也是捂阳气

“捂”的原意是严密固护。春天的气候特点是乍暖还寒,适当地“捂”,可有效预防外界风寒侵袭,同时防止身体散热太过损伤阳气。

至于“捂”的方法,有“五暖”之说,即室暖、身暖、脚暖、头暖、背暖。爱漂亮的青年男女,不宜过早换上春装,避免受寒伤阳。

3

吃韭菜:春季养阳佳肴

韭菜又名“起阳草”,是春季应季蔬菜,有发汗解表、补肝阳的作用,最宜春季养阳。如韭菜炒鸡蛋、韭菜炒猪肝等菜肴,皆可补肝肾、益气血。

韭菜炒蛋:新鲜韭菜克,洗净切碎,鸡蛋3只,同切碎之韭菜捣匀,用素油、食盐同炒至熟。功能温中养血,温肾暖腰膝。

4

多锻炼:动以养阳

古医家云:“动为阳,静为阴”。春为少阳,应顺应自然规律,增加活动时间,以助春季阳气外散之势。

春季运动,以微汗为宜,这样既能养护阳气,又不至于出汗过多而耗阳气。可选择散步、慢跑、健身气功、打球、郊游等较舒缓的有氧运动。

5

传统脐疗法:调和阴阳

肚脐,又称为神阙穴,为任脉之要穴,刺激脐部可通经贯络、调和阴阳,自古是人们用来治病养生之要穴。

脐疗法养阳,主要是采用滋阴补阳、阴阳双补等中药材,并结合脐疗法的经络调节优势,双效合一,从而使大大增强了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功效。

免费中医秘方查询

点击本文标题下,“祖传奇效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chx.com/zzzl/1493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