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都是期盼着早点退休,然后过上幸福自在的退休生活。可是现在的社会上,却出现了个怪现象,很多已经退休的老人,领着五六千元,甚至过万元的退休金,却还会出门打工挣钱!
一般来说,对于退休金不是很多,本身就负债累累的老人,他们出去再就业,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领着一笔不菲的退休金的老人,也跟着出门打工挣钱,这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难道这么高的退休金,也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吗?
为此我走访了几位退休后还会出门打工的几位老人,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退休后还会出门打工的老人,除了缺钱以外,还有这几个很现实的原因!
1、有过人的手艺和技术,社会很需要
有些人靠过人的手艺和技术,就能一辈子不愁吃喝,也不会被社会淘汰。
我的一位远房亲戚表姨父,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表姨父家里是中医世家,他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跟着他的父亲和爷爷学习中医,大学毕业后,也一直从事中医。他的诊疗技术非常高超,医院工作有40年之久,从小小的医师也变成了闻名远扬的中医专家。
65岁那年退休后,他月月领着1.5万的退休金,本来可以很自在地在家享清福,但他的治疗技术真的太高超了,医院返聘过去做门诊专家和讲师,每周坐诊两次,加一个讲座。虽然返聘的工资不高,比不上他原来工作时候的工资,但他却做得不亦乐乎。
就拿他的话来说:能在退休后,还对社会有贡献,那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还有能把我所学到中医医学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年轻后辈,这也是造福后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大幸事。
所以,像我表姨父这样有过人技术的老人,他们退休后还出去工作,大多已经不是为了钱而打工了,而是为了传承和为社会做贡献。
2、天生闲不住,出去工作比呆在家里更自在
有些人天生闲不住,一生就喜欢勤勤恳恳的工作。我们小区的一位张奶奶,她就是个在家闲不住,总想往外找点事做的老人。
张奶奶今年70岁,退休15年了,每月退休金有7千多,另外家庭条件也不错,有车有房子孙满堂。但是她退休后没多久,就开始了再就业。先是去街道办找了份小差事,做了5年,后来因为由于年龄偏大了,被辞退了,而很多单位或小企业,也不敢要她干活。
于是,张奶奶就自己创业,早上去幼儿园门口摆摊卖包子,下午就去旅游景区门口卖糖水,每天起早做两大蒸笼,两大锅糖水,卖不完就送人。生意好全卖光,除去成本也就挣个四五十元,生意不好,可能还得倒贴。
小区很多同龄老人,都觉得张奶奶吃饱了撑着,退休不好好在家享受,非要出去折腾。但张奶奶却觉得:我在家闲不住,子女又不在身边,每天一个人在家无聊得很,而在外面摆摊,虽然有时候辛苦了点,但苦中作乐,天天能和很多人打交道,这对我来说也算是一种享受。
说得也极对,像张奶奶这样留守在家的孤单老人,出去多做点事,真的会比自己一个人在闷着,要自在和快乐。
在我们急需用钱的时候,工作就是一种忙不完又累人的烦恼,让人疲惫和厌倦。但在我们生活富足,不需要太多闲钱时,却感觉工作是一种打发时间的快乐来源。
3、退休后继续工作,既能挣点小钱,又能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
有时候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为了平衡我们健康的一种运动。我们年轻的时候,每天忙着工作上班,要付出巨大的劳动力和脑力活动,就会觉得这些是对我们身体有害处的。但这些到了老年的时候,却是对老人身体非常有益的。
就像我们认识的两位老人,一位是爱劳动的张大爷,今年69岁,一位是喜欢在家享受的罗大爷、今年65岁。他们都是退休老人,年纪相差不多,但身体状况却天壤之别。
张大爷退休后,就去做了小区保安,每天扫扫地,看看门,时不时还帮业主做点事,每天的作息都很规律,早睡早起,也有一定运动量,所以他现在即将步入70岁,身体素质还杠杠的。感冒发烧很少见,基本的老年三高也很少犯,一口气还能爬8楼。而且每个月做保安还能挣个块,虽然说这钱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但能在打发时间,锻炼身体的同时,挣点小钱,也是很不错的。
而罗大爷呢,他退休后,就觉得在家吃喝拉撒睡,就是最好的享受。所以罗大爷的退休生活,就是这样的,早上睡到9点多,然后吃点东西,就在家看报纸看电视,中午随便吃了点,就出去打麻将,一坐就一下午,到了晚上也不爱出去运动。
更不爱劳动,家里的家务活,都是交给老伴做。他以为这样就叫做享受,结果长期久坐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加上前列腺,如今三高也只高不低,医院,还天天把药当零食吃,不吃就犯病,不仅让人觉得活得辛苦,这退休金也哗啦啦的流。
所以说,退休后再出去工作的老人,有时候不是为了挣什么大钱,而是想通过工作,来锻炼身体,规律作息,让自己依旧保持健康。
4、儿女败家,老人被动成为“还债人”
很多会出去打工挣钱的老人,其实他本身是不缺钱的,而是他们家出现了败家的子女。
当下社会,很多父母对于子女都过于偏爱,从小到大都甘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愿让自己的子女受半点苦,即便子女长大成人,可以自力更生了,他们还是不放手,渐渐地就把子女培养成败家子,啃老族。
我在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70岁的老大爷,穿得天天踩着三轮车,出门去收破烂卖钱。曾有志愿者以为他家庭很困难,就想去支助他,结果一问这位老大爷可不得了,原来他是某某单位退休的老干部,退休金有8千多元。
而他之所以会捡破烂,并不是自己没钱,而是他的儿子欠了一堆赌债,房子也抵押了,最后老大爷于心不忍,每个月退休金到账,就全部打给儿子还债,而自己就靠收破烂卖钱生活。
其实,社会上像老大爷这种情况的老人有很多,年轻子女从小就锦衣玉食,享受惯了。即使出入社会,甚至已经结婚生子后,都还是一个长不大的“婴儿”一样,什么都依赖父母,没有一点自力更生的意识。
挣了点工资就任性挥霍,不考虑未来和家庭,他们觉得,没钱了就可以找父母,反正父母有钱,反正父母很爱他们。最后,子女变成啃老族,老父母就不得不出门打工养着“巨婴”儿女。
5、贪财如命,总觉得挣得越多越好
有些人是贪财如命,时刻都想着挣钱,感觉还能动就要多挣几个钱,心里才会有所满足。
很多退休老人,他们其实一点也不缺钱,尤其是退休超多10年的老人,他们的退休金少的也有3、4千元,多的也可以过万,就算领最基础的元退休金,也是足够让老人生活无忧的。
而他们还会去打工挣钱,除了上面四种原因外,往往更多老人都是因为“贪财如命”,一辈子不是在忙着挣钱,就算在去挣钱的路上。他们这种心态是很难满足的,即使一夜之间中了五百万,他们都会觉得还不够,只要身体还能运行、脑子还能转动,就不能放弃一丝赚钱的机会。
所以,这种老人没法解释,就是贪财如命的“老财迷”。相信在大家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老人,可能有些还会表现出“抠门”“吝啬”“小气”甚至“精打细算”的行为。
结语:
以上就是当下退休老人,还会出门打工的5个很现实的原因。有些是为了自己,有些是为了家人,而有些却是为了欲望。
不过,不管怎么样,有些老人退休之后还去打工,我们都没资格去评判,因为这是他们的选择,有选择的行为,就有他存在的意义。当我们遇到了,要对他们保持尊重,他们也是辛勤的劳动者,所谓“劳动最光荣”,勤劳的精神是不容被埋汰的。你们说是不是?
除了以上所说的五个原因,你们还知道退休老人再就业的其他原因么?欢迎来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