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脊柱外科专家
关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从事脊柱专业十年,目前年手术量多例,至今完成各类脊柱手术多例,对脊柱退行性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等)、脊柱炎症性病变(脊柱感染、脊结核等)、脊柱肿瘤、脊柱畸形等有着丰富的诊断、治疗经验。
关主任将于本周(12月5日)上午,医院新院区一楼脊柱外科诊室坐诊,为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
门诊-
专家预约-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病因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4.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5.诱发因素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2.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化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表现1、腰部疼痛。椎间盘突出,青壮年多见,腰4-骶1好发。常有搬重物或者是扭伤史,突发或者是缓慢发作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腰痛或者是坐骨神经痛,二者可以同时存在,有时疼痛剧烈,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时缓解。
2、间歇性跛行。因为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充血水肿。行走的时候,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充血更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水肿,同时也加重了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行走时间歇性的跛行以及疼痛。
3、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由于神经根的损害,导致了其支配的体感区的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甚至丧失。常见表现有皮肤麻木、发凉、皮温下降等,严重时出现肌肉萎缩甚至肌肉瘫痪。
4、马尾神经症状。这类症状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排尿无力,排便失禁等。
5、下肢放射痛。可以沿着下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前或后外侧至足跟。疼痛性质以放射性刺痛为主。下肢放射痛可以先于腰痛发生,亦可能在腰痛症状出现后出现,这两种情况因人而异。
预防
1.翘二郎腿,几乎每个人都有翘起二郎腿的经历,但是跷二郎腿会使腰椎的受力不均,容易造成腰肌损伤,并且经常伏案工作的人应该注意桌椅的高度。
2.直接弯腰搬东西,直接弯腰会突然加重腰部的受力,髓核受到压迫而突出,形成腰椎间盘突出,或者造成腰肌的急性损伤(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扭了一下腰)。在搬重物时,我们可以采取单膝跪地的姿势,并且身体尽量靠近物品,腰部垂直地面,利用双手和大腿的力量将物品搬起,这样有利于保护腰部。
3.加强锻炼,强身健体
腰突症的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退变,腰部外伤和积累劳损。因此通过锻炼,骨骼和腰背肌就会坚强有力,神经系统反应就会敏捷,于是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动作才会准确、协调,腰椎才不易发生损伤;同时运动有利于减轻腰椎负荷,延缓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从而防止腰突症的发生。锻炼的方式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如做广播操、健美操、打太极拳等各种体育活动均可。
4.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