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切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成熟的技术手段,但临床工作中偶有遇到术后需要再次入院接受治疗或二次翻修的案例,对于这些案例,分析初次手术失败的原因极为重要,能够有助于术者留心规避类似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对此,近期发表在《GlobalSpineJournal》上的一篇大样本回顾性研究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研究对象回顾性纳入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国家外科质量改进计划(NSQIP)数据库中-年接受腰椎间盘突切除的患者。
主要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是与初次手术相关的一些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初次椎间盘切除术后30天内因出现与手术相关的新发症状或症状复发而再次入院,或者30天内接受翻修减压或内固定术。
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例接受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患者,其中(9.0%)接受的是椎间盘切除翻修手术。(见Table1)
例患者术后30天内再次入院,(2.8%)患者是因脊柱相关病症再次入院,(1.2%)是因为术后疼痛或神经功能症状,(0.3%)是因为术后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3个节段(2.0%,OR2.8,P0.01),交互项*(肥胖和翻修手术)(3.3%,OR1.9,P=0.01),年龄70(1.8%,OR1.6,P0.01),3级肥胖(1.5%,OR1.4,P=0.04),1级肥胖(1.3%,OR1.3,P=0.02)以及女性(1.4%,OR1.2,P=0.02)是术后早期再次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见Table3)
例患者术后30天接受了再次手术,(1.2%)是因脊柱相关病症接受再次手术,其中,(0.8%)接受了椎间盘切除翻修手术,(0.3%)接受了感染清创手术,88(0.1%)接受了腰椎融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椎间盘切除翻修手术(1.4%,OR1.7,P0.01)、女性(1.1%,OR1.4,P0.01)是再次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见Table4)
结论1.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再入院或再次手术的总体比率较低。
2.多节段椎间盘切除术也与较高的早期再入院率相关,但与再次手术无关。
3.女性与早期再入院和早期再手术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着关联。
4.1级肥胖、3级肥胖和在肥胖情况下进行翻修手术的患者也观察到较高的早期再入院率。
*交互作用是指某因素作用随着其他因素水平的不同而不同,两因素同时存在时的作用不等于两因素单独作用之和或之积,在logistic回归分析时,通过统计分析检验发现两个自变量存在交互作用时,可通过引入交互项来进行变量解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