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及骨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采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援疆期间的部分临床资料摘录如下。
观察例,病例为年10月—年10月新疆医院骨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男例,女28例;年龄22~70岁,平均46岁;病程10天~15年。其中腰3、腰4椎间盘突出26例,腰4、腰5椎间盘突出44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38例,腰/4腰5,腰5/骶1双椎间盘突出20例。随机分为针灸组66例,牵引加推拿组62例。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6)TC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尤为(3),(4),(5),(6)为基本依据,其他两项可协助诊断。
排除标准,髓核突出严重致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腰椎结核及肿瘤者,合并严重心脑肾疾病者。
辩证分型,肾虚型腰痛:腰腿痛绵绵不休,以酸痛为主,休息后可稍缓解,劳累后加重。伴有耳鸣脱发,足跟痛,阳痿等症,舌淡苔白,脉沉细。
风湿寒痹腰痛:腰腿部冷痛重着,拘急不可仰俯,阴雨天疼痛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缓。
闪挫扭伤腰痛:常因用力过猛扭伤腰部,多为突发剧烈腰痛,不能站立,弯腰及扭转,窜及下肢疼痛,活动受限,舌暗,苔白,脉涩。
本观察病例中肾虚型腰痛48例,风湿寒痹腰痛35例,闪挫扭伤腰痛45例。
治疗与观察方法
针灸组:采用贺普仁针灸三通法治疗。
(1)微通法:及毫针刺法,主穴:腰阳关,悬钟,后溪,申脉。配穴:肾虚型配太溪,风湿寒痹配昆仑,闪挫扭伤配养老。操作方法:选用长40mm直径0.32mm的毫针,局部常规消毒,直刺,用捻转补泻法之补法;患者有酸,麻,胀等针感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温通法:以火针疗法为主,取穴,阿是穴(突出的腰椎间盘处)。操作方法:针刺部位常规消毒,选直径0.5mm的火针,点燃酒精灯将灯身的前中段烧红,对准阿是穴,速刺疾出;出针后用消毒棉球重按针眼片刻,局部散刺2~6针。每周治疗2次,嘱患者局部清洁,避免针孔感染。
(3)强通法:以放血法为主。取穴,委中。操作方法;用三棱针速刺委中穴出血,在选用大小合适的火罐吸拔,使之充分出血,10分钟起罐,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牵引加推拿组:令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用HLSVA型智能化三维按摩推拿牵引治疗进行牵引25分钟,牵引力达患者体重的1/2;亦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感觉做适当调整,以患者局部疼痛减轻为度。之后进行推拿治疗,分别采用滚,揉,按腰臀部,用肘点按患者相应穴位,并结合斜板复位。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个里疗程。
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
根据国家中医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痊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度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结果,针灸组66例中,痊愈32例,好转32例,总有效率97%;牵引加推拿组62例中,痊愈22例,好转34例,总有效率为90.3%,提示针灸组优于牵引推拿组。
病案举例
患者,男,50岁.主因腰痛及右下肢窜痛2年,加重10天就诊,患者于2年前不慎扭伤腰部,致腰部疼痛,右下肢放射性疼痛,行走,弯腰,咳嗽及用力大便使症状明显加重,影响日常活动。曾经牵引,推拿及服药等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时有发作。一周前,因搬重物又出现上述症状,伴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医院做CT显:腰4腰5椎间盘突出,椎间隙狭窄,硬膜囊受压;查:腰4腰5棘突下压痛(+),右侧直腿抬高30,右侧跟腱反射减弱,右下肢针刺痛感减退,舌淡暗,苔白,脉沉细,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为痹症,辩证属肾精不足,气滞血瘀,筋脉失养。用贺氏三通法,予毫针刺腰阳关,悬钟,后溪,申脉,火针点刺阿是穴,委中放血拔罐。经治疗10次后,腰及右下肢疼痛消失,临床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部屡受损伤或其他原因,使腰椎周围纤维软骨变性,萎缩,韧性减低,加之突然外力损伤,造成纤维软骨破裂,腰椎间盘的髓核向外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而导致腰及下肢疼痛。
本病属于中医“腰痛”,“痹症”范畴。三通法是贺普仁教授经过几十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针灸治疗疾病的三种方法。贺老认为疾病的病理机制多为气滞,据此理论,在针灸治疗方面提出了“法用三通,通为其本”,即利用针灸的不同治疗手段,来激发人体的正气恢复,迫邪外出,使经脉通,气血调,百病消。贺氏针灸三通法正是针对经络气血阻滞之病机,运用毫针,火针,拔罐,放血等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本观察显示,例患者中40岁以上者例,平均年龄46岁,“年过四十,阴气自半”,肾精亏虚是其根本原因。腰为肾之府,肾精亏虚致经脉失于儒养,加之用力不当,闪挫跌扑,经筋络脉受损,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本病证属于虚标实,肾精不足为其本,气滞血瘀是其标。临床取用的腰阳关是督脉穴位,位于第4腰椎下,为元气之关口,针刺之可强健腰脊,补督益肾;悬钟为髓会,肾主骨生髓,针刺此穴可益肾壮骨;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腧穴,督脉之别络自脑下项,与手足太阳会于第一胸椎下两旁,通于手太阳小肠经,督脉总督人体一身之阳,主气机,主动,故刺后溪可补益督脉之气,通利肢体关节,善疗腰腿疼痛;人体下肢运动功能正常与否与跷脉的功能有关,故针刺八脉交会穴之申脉,可助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停留的部位,针刺此穴可补益肾气;养老属于手太阳郄穴,《针灸甲乙经》有“肩痛欲折,膈如拔,手不能自上下,养老主之”,说明养老穴有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中”,昆仑是其经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另因太阳为藩篱之本,凡外邪侵袭,多从太阳经始,故取昆仑穴能祛除表邪,疏风散寒祛湿。通过针刺以上諸穴,可补肾强督,调畅气机,行气活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火针古代称之为“燔针”,“蟀刺”。《灵枢-官针》中云:“九日蟀刺,蟀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由此可见,蟀刺就是将烧红的针具快速刺入皮内的一种刺法。温通法就是利用其温热作用,刺激穴位或局部,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使经络通,气血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人体之疼痛因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灵枢-小针解》云:“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放血疗法直接迫血外出,使气血调和,经脉通畅,通则不痛。拔罐法有祛风解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之效。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故委中穴放血拔罐可通经活络止痛。
年12月11-15日第六期贺氏针灸三通法研修班;嫡传子女亲授;独门针法练习;特效病例详解(针方、方解、家学经验);家传“一针一得”;门诊实习等;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