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能不能不给我爸做手术!”一听要手术,患者赵先生的儿子急了,“他这么大的岁数了,实在是撑不住啊!”
医院的骨科主任,张占录主任见过太多这样的老年患者。他们大多数是颈椎间盘突出或腰椎间盘突出,常年忍受着腰腿疼痛、四肢无力、头晕的折磨,医院后就面临着做开放手术风险大与保守治疗无效果的两难抉择。
71岁的赵先生是贵州人,常年在外打工,在60岁的时候就觉得腰部不适,后来疼痛感加剧,近2月来还有右下肢麻木、酸痛的症状。医院检查最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
医院求治,但是保守治疗效果均不佳,医院找了“名医”求治,“名医”建议他进行开放手术。但是也明确地告诉了他开放性手术高风险、恢复慢,而且费用不菲。赵先生70多岁的高龄,还患有高血压,怎么经得起这样的折腾,所以家里人一直拒绝接受这样的提议。
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镜手术是最佳选择
几经周折,医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显著,于是一家人好像遇到大救星一样来这里求诊。但听到主治医师和张主任说只能进行手术时,顿时急了。
张主任了解到病人的病史后,又对病人之前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反复询问。赵先生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明显,腰4-5椎间盘向右后下脱出,同层面右侧侧隐窝狭窄、神经根受压。并且他在之前做过一些保守治疗,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医院可能会告诉他们要么做开放性手术,要么就保守治疗。医院就不一样了,医院采用的是椎间孔镜技术,相比开放手术来说,安全性更高,效果却与开放手术相当。
为什么椎间孔镜技术是老年“腰突”患者的最佳选择?
张主任跟赵先生和其家属耐心做了思想工作: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一旦保守治疗无法奏效,只能通过手术治疗,但在手术治疗中,开放性手术风险高、恢复慢,并且对年老体弱者来说具备很高的风险。所以这时候,椎间孔镜技术就恰好填补了这项技术盲区。
椎间孔镜适合人群很广泛,比如退变性腰椎疾病、胸椎间盘突出、颈椎间盘突出,都可以通过椎间孔镜手术进行治疗。适用年龄范围通常是16-90岁的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均可进行椎间孔镜手术。
椎间孔镜技术就是通过穿刺技术,建立7mm大小的工作通道,在椎间孔镜下摘除突出的椎间髓核或增生的骨质,扩大椎间管,给神经根减压,从而达到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目的。椎间孔镜技术技术切口小,只有7MM,可视化操作,无痛手术,安全性强,适用于颈、腰椎节段几乎所有类型的椎间盘突出等立竿见影,尤其适合不能耐受大手术的老年患者!
张主任形象地解释道,椎间孔就像是上帝造人时留下的窗口,他的存在可以让医生重塑脊柱承重墙。“大白话就是,椎间孔镜手术创口小,皮肤切口仅7毫米,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毫升,术后仅缝1针,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疗法。”
经张主任一解释,全家人顿时放松不少,赵先生也欣然同意手术。术后当天下午,赵先生就能下地了,第三天行动自如,随后就出院了。
正视“腰突”,重获幸福生活
张主任对例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课题研究,患者均经3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生活及工作,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均为包容性突出含膨出。术后4~6个月随访,例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无神经损伤并发症,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活动。
张主任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困扰着很多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但很多患者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略了该病的危害性,这对日后的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腰椎间盘突出会压迫神经,造成严重的危害,希望大家及时接受规范化的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