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症是指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因某些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导致一处或多处管腔狭窄,引起马尾神经和(或)神经根受压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是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疾病分类
腰椎椎管狭窄症根据狭窄的部位分为:中央型、神经根管侧隐窝狭窄型、混合型
病因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因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因素,多见于腰椎椎体发育不良、黄韧带肥厚、椎板肥厚以及医源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常见于40~50岁的中年男性患者。此外,长时间体力劳动、长期的不必要的推拿、长期骨质疏松容易诱发该病的发生。
好发人群
腰椎椎管狭窄好发于体力劳动者、骨质疏松者。
诱发因素
长时间体力劳动、长期骨质疏松症状
腰椎椎管狭窄以间歇性跛行、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随下肢麻木、发凉、疼痛等症状,可导致马尾神经压迫综合症等并发症。
其他症状
下肢麻木、发凉、疼痛、无力、肌肉萎缩,系腰椎椎管狭窄后压迫支配下肢的神经所致。
并发症
马尾神经压迫综合征,系腰椎椎管狭窄后压迫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双下肢渐进性无力、麻木、疼痛,行走困难,麻木可由脚部逐渐向上发展到小腿、大腿及腰骶部,腹部出现束带感,严重时可导致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大小便失禁,截瘫等。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X线、CT检查、MRI扫描诊断标准
初步诊断多年的腰背痛伴间歇性跛行,主观症状重客观体征少。腰部过伸试验阳性为重要体征,脊柱后伸受限,过伸时可出现下肢症状。
确定诊断根据临床特点及典型X线、CT或MRI扫描阳性结果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
腰椎椎管狭窄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相似,主要鉴别在于前者体征上较腰椎间盘突出症少,直腿抬高试验常为阴性,CT检查腰椎间盘膨出而非突出,并有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临床上常有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
腰椎关节突关节综合征此种腰痛多见于中年女性,常因轻微腰部动作即引起突发腰痛,下肢痛往往不明显,无下肢间隙行性跛行。影像学检查无特殊征象。
腰背肌筋膜炎因肌肉过度活动出汗后受凉或因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常见疼痛部位在斜方肌、冈上肌、骶棘肌和臀肌。影像学检查示正常。
治疗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加强腰腹肌肉锻炼、物理治疗等方法缓解压迫,减轻疼痛,手术治疗主要用于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治疗周期根据病情需3~12个月不等。
一般治疗
改变活动方式避免或减少弯腰活动、提拿重物等重体力劳动。
加强腹肌锻炼增强腹肌力量,减轻腰肌紧张,使腰骶角度减小,增宽椎管,缓解压迫,调整静脉回流,减轻疼痛。
物理治疗按摩和推拿可减轻腰部的肌肉紧张。但要强调只能用轻柔手法,绝对禁用强烈的旋转手法,否则会加重病情。此外,长期的推拿也可能是造成椎管狭窄的原因。此外,热疗、冰疗、超声、电刺激和牵引等方法也有一定效果,但对腰椎疾患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
腰围保护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以减轻疼痛,但应短期应用,以免发生腰肌萎缩。
药物治疗
腰椎椎管狭窄症一般无需药物治疗,若疼痛较剧烈可使用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钾、布洛芬等非甾体类药物对症止痛。
手术治疗
全椎板切除术、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术、微创减压手术、撑开式椎板成形术预后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大多经手术治疗后能缓解大部分症状,甚至痊愈,预后较好,但对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不良,有部分患者可能相关并发症,影响正常功能;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大多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出院后需根据病情1~3月复诊一次。
饮食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应多食高蛋白、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同时应戒烟。
饮食调理
忌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及吸烟,如辣椒、芥末、油炸食品等,以防止发生血管痉挛,加重症状及影响术后伤口的愈合。
宜给予高蛋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饮食,如瘦肉、鸡蛋、牛奶、新鲜水果蔬菜;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满足患者机体恢复的需要,有营养神经的作用,且可加速术后伤口愈合。
护理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及术后护理两方面,同时应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日常护理
术前护理应卧硬板床,尤其是急性期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
患者注意避免弯腰动作。
术前要练习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因创伤、姿势、体位的改变不习惯卧位排便,导致尿潴留、大便困难等。同时练习翻身,锻炼腰背肌。
术后护理术后去枕平卧6h,6h后可协助翻身,翻身时保持脊柱平衡,严防扭曲。要一手扶着肩部,一手扶着臀部同时翻向一侧,将背部和臀部各垫一软枕,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压疮。
术后第3天练习直腿抬高,以预防脊神经根粘连。
直腿抬高1周后,床上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术后1周患者带腰围下地不负重行走,避免腰椎屈曲活动,3个月后去除腰围,继续做腰背肌功能锻炼。
病情监测
术后若出现腰部或骶尾部、下肢处疼痛持续不能缓解者,或出现双下肢麻木、瘫痪、大小便失禁,提示可能出现了手术并发症或病情反复等情况出现,应立即回院复诊。
特殊注意事项
术后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活动下肢,如踝泵练习(即踝关节做跖屈和背伸运动)、股四头肌力量练习、小腿肌肉静态收缩练习等,以防肌肉萎缩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加强康复功能训练。
术后3月内应带腰围,禁止负重及提拿重物。
预防
腰椎椎管狭窄症预防的关键是避免腰部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避免腰部长时间负重,杜绝不良用腰习惯,适当加强锻炼等几方面。对于高危人群,要及时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腰部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如避免长时间的久坐、久站,要常进行腰椎各方向的活动,睡床不宜太软。
避免腰部长时间负重,防止逐渐发生劳损,搬抬重物时应先下蹲,逐渐发力,勿突然用力。
适当运动,增强腰背肌肉,但运动前需注意充分热身。
宋永忠教授
宋永忠老师,世界中医骨伤联盟主席、CCTV-1健康顾问、天天养生堂健康嘉宾、北京北苑中医门诊部院长、团中央青企副秘书长、中医师承导师、中医世家、骨伤专家、京城名医。秉承医理、自成一脉;以宋氏中医正骨、宋氏气血调理,成为中式正骨的传承核心(治疗患者数十万人,培养正骨学生上万人,收徒多人)
第期传承班4月11-17日开课!宋永忠老师主讲宋氏正骨●脊柱整脊●骨盆矫正术(临床跟诊手把手教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