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余师傅的病情,医生为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并在全麻下行L4/5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神经根粘连松解、椎管减压术。
医院“腰椎间盘突出”开放手术
手术后,余师傅自述双腿活动自如,腿麻腿疼的症状消失,余师傅开心地说:“这一年来被病痛折磨得不轻,手术后瞬间感觉好了很多,像挑了一年的重担终于卸了下来,我已经来不及要好好出去走走了!”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你一定觉得是老年人的疾病,和自己没啥关系。这想法大错特错!20到40岁的患者已经占了全部腰突患者的64.46%。试想想,整天埋头苦干、看手机玩游戏,分分秒秒都在折磨着腰,它能好到哪里去?
目前在中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为18%,而且这个数字还在蹭蹭蹭地往上飙。虽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年龄是30到50岁,但目前20到40岁的患者已经占了患病人数的64.46%,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魔爪已经开始伸向青壮年了。
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有哪些呢?让我们来看看腰突患者的典型一天。
早上刷牙,得保持雄赳赳气昂昂的姿势,要是一不小心弯个腰,没准儿腰突就发作了。鼻子一痒,想打个喷嚏,得赶紧摆好马步,扶住东西,绝不能弯腰。连系个鞋带都要别人帮忙,最尴尬的是,拉完粑粑擦屁屁时,手都够不着。
好不容易出了门,挤车也是一大考验。花姑娘似的躲躲闪闪,被人轻轻蹭一下腰,就痛得龇牙咧嘴的,恨不得有多远躲多远。
上班开会,领导絮絮叨叨讲个不停,座位上的腰突患者如坐针毡,一动不敢动,不管是腰,还是屁股、大腿、小腿,甚至每一个脚趾头,都像过了电一样刺痛,心里无数次呐喊:什么时候散会啊!
熬到下班,打个篮球吧,扣篮那个帅呀!可这一蹦,腰立马就像有把电锯在割,有无数根针在使劲儿往腰骨里戳,感觉身体要被掏空了。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腰突患者却经不起半点儿折腾。
葛优躺舒服吗?这一躺下,腰就跟硬木板似的,大活人化身木乃伊,动弹不得。挪一下,床上跟有铁钉一样,那个疼啊!那就不动,用不了几分钟,又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背上长刺了。想要起床嘘嘘?双手用力死撑住床板,腰却还是硬得起不了身。说多了都是泪啊!
这个腰椎间盘看不着,摸不到,究竟是个啥玩意儿?软还是硬?怎样叫做突出,是腰椎间盘移位了吗?突出的画面会不会很血腥啊?突出以后呢?要想说清楚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个什么样的疾病,小编得按照椎间盘、腰椎间盘、腰椎间盘突出这三个层次给大家来讲。
椎间盘长啥样?有啥用?
话说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就把脊椎设计成了人类上半身的支架,负责支撑我们的身体。脊椎不是一整根骨头,而是一节一节的。两节椎骨之间做连接的,就是椎间盘,长得像是放倒的轮胎。这种结构明显扩大了脊椎的活动范围,所以人类才能够弯腰,甚至后空翻。
这个放倒的轮胎,有两个特点。一是有弹性,像个弹力球,捏一下就瘪了,一放手就恢复原样了。这个弹性设计让椎骨能够承受的压力大大增加了,比如一个人从一两米的高度跳下来,脊椎表示毫无压力。二是耐磨,这个轮胎的外层比橡胶还耐磨,无数次的挤压,就是不爆掉。椎间盘表示,我可以妥协,可以扭曲,想让我粉身碎骨可不容易。
椎间盘的外表皮,质地是N多层的纤维,既耐用,又很有弹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纤维环。
纤维环里面并不像轮胎那样空心,而是包着一个果冻状的小蛋黄,软软滑滑有弹性,它的名字叫髓核。纤维环一切的努力就是为了保护这个小蛋黄。
还嫌不够安全?好,在纤维环的上下,再各来两块软骨板,作为保护。这样,一个经久耐用、灵活又敏感的椎间盘就做好了。
腰椎间盘在哪?怎么工作的?
每两节椎骨之间就有一个椎间盘,腰椎骨之间的就叫做腰椎间盘。腹部对应的脊椎,上下一共有五节腰椎,夹着四个椎间盘,再加上最后一节腰椎和骶骨之间的那个椎间盘,也算腰椎间盘,于是,五个腰椎间盘就集结到位了。
当我们弯腰的时候,两节腰椎骨必定会面向肚脐的一侧收紧,形成一个向背后张开的角度。此时的椎间盘就要配合着变换姿势,一头大一头小。当我们直起身时,两节腰椎骨又恢复平行,腰椎间盘也就恢复原状了。这就是正常的腰椎间盘工作的场景。
腰椎间盘怎么就突出了呢?
试想想,你总是长时间弯腰,脊椎骨长期形成一个向后张开的角度,死死压住腰椎间盘,日积月累,这个轮胎就不再是圆圆滚滚、弹力十足了,它就一直这么一头大来一头小,直到有一天,你就是直起身来,它也回不去了。又不知道过了多久,这个轮胎就从那个越来越大的角度中滑出来了,这就是医学里讲的腰椎间盘膨出。
顽疾还需良医治,当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时,应当及时寻求治疗,以免给生活带来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