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谈调养方法,种类多样,涉及到养生、保健、康复及治疗上的自我调理等多方面;针对各种病变及其不同阶段的特点,指导患者从饮食、起居、心理、运动、气功、按摩、针灸、药物等方面进行自我管理及调养,以调整患者的生理、心理不适,使之尽快恢复正常。接下来就是转载原版内容,提供大家进行学习和研究用。
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
支气管炎
大叶性肺炎
肺脓肿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
胃下垂
膈肌痉挛
胰腺炎
细菌性痢疾
乙型肝炎
消化系统疾病
心律失常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
冠心病
肺原性心脏病
心功能不全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肾炎
急性尿潴留
睾丸炎
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结石
阳痿、早泄
前列腺炎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急性脑血管病
神经衰弱
面神经麻痹
多发性神经炎
癔病
精神分裂症
周期性麻痹
三叉神经痛
血液、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糖尿病
缺铁性贫血
尿崩症
单纯性肥胖症
普外科疾病
疖
痈
丹毒
地方性甲状腺肿
急性阑尾炎
胆囊炎、胆石症
脱肛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颈淋巴结核
急性乳腺炎
胃十二指肠穿孔
肠梗阻
痔疮
骨伤外科
落枕
颈椎病
腰椎骨质增生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腱鞘炎
肱骨外上髁炎
肋间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
骨折
肩周炎
急性腰扭伤
腕管综合征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足跟痛
骨质疏松症
皮肤科疾病
荨麻疹
湿疹
银屑病
硬皮病
红斑狼疮
皮肌炎
神经性皮炎
带状疱疹
过敏性紫癜
斑秃
脓疱疮
扁平疣
丹毒
多形红斑
冻疮
瘙痒病
黄褐斑
白癜风
手足藓
单纯性疱疹
口、眼、生殖器综合症
疥疮
日光性皮炎
体癣
阿弗他口腔炎
玫瑰糠疹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
痛经
经行头痛
闭经
白带异常
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
盘腔炎
子宫脱垂
乳腺增生病
更年期综合症
----------------------------------
《自我调养巧治病》鼻炎
《自我调养巧治病》甲状腺癌
胎位异常
正常胎位为枕前位,若在妊娠28周以后,出现其他胎位均为异常胎位。常见的异常胎位有:胎臀向骨盆(臀位);胎儿的纵轴与骨盆轴垂直即胎儿横卧于子宫(横位);临产前胎儿的枕骨向左右(枕横位)、向后(枕后位);胎头不同程度的仰伸(面先露、额先露等);头手同进入骨盆(复合先露)。头位中异常胎位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只有临产时因产程异常而作阴道检查时才被发现。臀位和横位通过产前检查即可明确。形成胎位异常的原因有骨盆异常、胎儿异常、子宫畸形、前置胎盘、子宫或盆腔肿瘤,或子宫腔大、腹壁松弛等。
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因素之一,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因此要明确诊断,早期调治,努力使胎位转正。
(一)起居调养法
胎位不正经过治疗,很多都能转成正常胎位,因此怀孕妇女首先要解除思想顾虑,不要过度紧张、焦虑和恐惧,否则不利于胎位的转变。不要久坐久卧,过度安逸,要经常活动,如散步、揉腹、转腰等轻柔的活动,要加强营养,提高身体素质,但应忌食寒凉性及一些胀气性食物,如西瓜、山芋、豆类、奶类等。要保持大便通畅。此外,尚可配合一些功能锻炼,如先排空小便,松开腰带,两膝着床,两小腿向后平伸,双肘着床,前臂自然前伸,抬高臀部,头枕于前臂上。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5~20分钟,对校正胎位不正十分有效。
(二)药物调养法
单方验方
(1)苏叶6克,黄芩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黄芩、党参、白术、当归、白芍、枳壳、熟地、川断、甘草各10克,川芎6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
(三)针灸调养法
取至阴穴。操作前,孕妇应松解腰带,放松小腹,坐在靠背椅上或仰卧床上,以艾条灸两侧至阴穴15~20分钟。对胎位不正的校正有很好的效果。亦可用5分毫针向上斜刺,进针1~2分深,以平补平泻法,中度刺激,留针15分钟。晚睡前再灸15~20分钟。每天1次,7天为1疗程。
(四)按摩调养法
患者取坐位,先以指腹揉按至阴穴3~5分钟,然后揉窍阴穴3分钟,继之以手掌在下腹部旋转摩擦3分钟,再换指腹揉中脘及膻中穴各3分钟,每天2次。
产后腹痛
大多数产妇在分娩后1~2天会感到腹痛,尤以经产妇,特别在急产后多见。一般产后3~4天自然消失。若腹痛剧烈或时间延长,则应早期诊治。常见原因为:子宫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引起的宫缩痛和子宫内潴留少许胎膜和血块,引起收缩疼痛。另外,产后尿潴留、肠胀气、耻骨联合分离等,也可引发腹痛。一般表现为阵发性小腹疼痛,不伴有寒热等症。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产后虚弱,冲任失养,或起居不慎,外邪乘虚侵入胞脉,或情志不畅,影响气血运行而致瘀血内停而引起。提倡早期诊治,以防漫延诱发其他疾患。
(一)起居调养法
产后宜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久站久坐,注意保暖,勿受寒凉,尤其是腹部保暖,以免寒气入侵胞宫。腹痛时可热敷腹部。同时应保持心情舒畅,不要过度紧张恐惧,尽量避免恼怒忧郁,只有这样,才能气血畅通,通则不痛。要保持大便通畅,禁止房事。保持外阴及阴道清洁,可每晚用温水或1∶高锰酸钾液冲洗。若腹痛较甚且伴有高热(39℃以上)。恶露秽臭色暗者,医院诊治。
(二)饮食调养法
因本病一般发生于产后几天,所以饮食应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为宜,但由于产妇产后一般食量较大,故饮食应有节,以防止发生伤食腹痛,另外,应忌食寒凉生冷之物及一些易引起胀气的食物。此外,还可选用以下食疗方:
(1)当归、生姜各15克,羊肉克切片,共放炖盅内,加水适量,放入锅内,隔水炖至羊肉熟透,分次服食。或用猪蹄两只,切块加生姜克,甜醋毫升,共放砂锅内煲熟,分次服食。适用于血虚型者(小腹隐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耳鸣,心悸疲乏,大便燥结,色淡红,脉虚细)。
(2)益母草30克,苏木10克,青皮鸭蛋2个,共炖,蛋熟后去皮再炖约半小时,去药渣,吃蛋喝汤。或用山楂60克,生姜3~5片,红糖30克,共煎服。适用于血淤型者(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不畅,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舌质黯或有淤斑,脉弦涩)。
(三)药物调养法
1.单方验方
(1)益母草50克,红糖适量,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2)桂皮10克,红糖20克,水煎服。
(3)干姜粉1.5克,红糖25克,开水冲服,每日2次。
(4)蚕豆梗苗克,水煎取汁,加米酒饮用。
2.中成药方
(1)乌鸡白凤丸,每次1丸,每日1次。用于血虚型者。
(2)益母草膏,每次1匙,每日3次。用于血淤型者。
(3)失笑散,每次10克,每日2次。用于血淤型者。
(四)针灸调养法
(1)血虚型者,可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穴,轻刺激,同时用艾条灸气海、关元穴。
(2)血瘀型者,可艾灸天枢、气海穴。
(五)按摩调养法
(1)患者仰卧,由家人立其侧,一掌横置其脐上,另一掌横置于耻骨上,两掌随其呼吸做上下起落、轻重适宜的摩按3~4分钟。
(2)以单掌在患者小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摩擦5~10分钟,稍用力。
(3)以指腹点按三阴交穴1~3分钟。
(4)以双手推擦其腹股沟处1~3分钟。
(5)推擦其四肢内、外侧面,以热为度。推大腿内侧时,方向从下向上。
(6)按揉足三里、太溪穴各1分钟。
(7)推擦涌泉穴,以热为度。
(8)空拳叩击腰部肾俞穴40次。
(六)外治调养法
用生姜30克,半夏20克,丁香15克。生姜煎浓汁,半夏、丁香研末,共调成糊状。取适量敷脐部,每日1次,连用3~4天。
-------------------------
PT破壁机食谱
《中医基础理论》电子版目录
《寓医于食目录》_
目录
学习八字术数的四个阶段
《学风水的第一本书》
目录
《命理探原》实例_
《科技与生活》目录_
浅说八卦象数之手机号能量(9)
《八卦象数疗法》后感索引
声明:
本人发表的文章交流属于个人的一些周易论证的见解分享,部分搜集了一些大家们的数据和资料汇编而成,如有纰漏还望多多指正。关于历史上的一些资料也是汇编提供大家讨论交流所用。如有转载的,请注明出处,谢谢!
另!中医养生分享部分是根据个人和部分易友的一些共同探研分享,是否适合存在一定风险,敬请留意!
历史看今朝,人性不变。过中的人事由不同风流人物轮流演绎……实在有意思……诚结易友、智会良师!分享周易文化……欢迎各位多多指教……
个人
_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