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中的保守治

指南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列举为:

①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超过6~12周,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或反复发作;

②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剧烈,或患者处于强迫体位,影响工作或生活;

③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单根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麻痹,表现为肌肉瘫痪或出现直肠、膀胱症状。

如果觉得不理解,可以参考脊乐科普第23篇“为什么我我我的腰椎间盘突出要动手术”以及脊乐科普第51篇“推拿为啥能治好腰突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在诊断中必须明确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别。腰椎间盘突出为形态学或影像学定义,指髓核、纤维环或终板组织超越了相邻椎体边缘造成的椎间盘局部外形异常。仅凭MRI或CT即可诊断,不作为临床疾病诊断。而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诊断名词,是在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的病理基础上发生椎间盘局限性突出,刺激和(或)压迫神经根、马尾而表现出腰痛、神经根性疼痛、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患者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应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且影像学与神经定位相符,可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性的自然病程,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保守治疗症状均能得到改善。因此,非手术治疗应作为不伴有显著神经损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突出的椎间盘随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临床功能得到改善。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约为80~90%,但临床症状复发率达25%。

(一)保守治疗的时间文献报道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经保守治疗6~12周得到改善。因此,对无显著神经损害的病例,一般推荐保守治疗的时间为6~12周。(二)保守治疗方法

1

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一直被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但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与正常的日常活动相比卧床休息并不能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对疼痛严重需卧床休息的患者,应尽量缩短卧床时间,且在症状缓解后鼓励其尽早恢复适度的正常活动,同时需注意日常活动姿势,避免扭转、屈曲及过量负重。

2

药物治疗

1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是治疗腰背痛的一线药物。NSAIDs可缓解慢性腰痛并改善功能状态,但对坐骨神经痛的改善效果并不明确,不同种类NSAIDs之间效果也未发现明显差异。

2

阿片类止痛药:在减轻腰痛方面短期有益。在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方面,阿片类药物的效果仍不明确,同时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chx.com/jbyx/1342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