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分享是一种美德!
导读:“九针”是古代人们治疗疾病用的一套针具,共9种。《黄帝内经》一书中,记载了“九针”的尺寸、外形和用途。在《素问·针解篇》中,黄帝和岐伯就如何运用九针进行虚实补泻之法展开了讨论,历经千余年,九针疗法如今仍活跃在临床中,让我们不得不被先祖的无穷智慧所折服。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九针疗法的适应证,也是优势病种。
对于各个部位的突出,无论病程长短都有一定疗效,通过九针治疗多能治愈,可免除手术之苦。
1.鑱针
(1)鑱针毛刺法:根据症状辨证分经,多选足太阳膀胱经、少阳胆经、督脉等腰背部及下肢经脉,用鑱针行毛刺法,每隔20~30mm选针刺点,以不出血为度,1日1次,1周为1个疗程。
(2)鑱针半刺法:病程较长者于腰背部、臀部等寻找反应点,褐色、红色反应点处行半刺法,以挑出白色纤维状物为度,1周1次。
2.圆针
腰背部、臀部、下肢等肌肉间压痛处锋针开皮,圆针行分刺法、浮刺法,调节分肉,1周1次。
3.鍉针
骶部鍉针开皮后,鍉针向命门及脊柱两侧、病变臀部浮刺通透,臀部、下肢疼痛部位也可浮刺通透,以调节经气,1周1次,3次为1疗程。也可用大针通透。
4.锋针
腰部、臀部、下肢疼痛处、络脉瘀滞处锋针刺血,也可循经取穴刺血,行赞刺法或豹纹刺法,加拔火罐。病程较长、麻木者可井穴放血。3日1次。
5.铍针
腰臀部尤其骼后上棘处及周围紧张、疼痛者铍针纵行切开松解,深度不超过5mm,一般1次即可。
6.圆利针
腰臀部、下肢疼痛处圆利针行关刺、合谷刺针法,调节筋及肌肉。病变较久者、腰背屈伸困难者也可下腹部外下针刺,调节髂腰肌、腹内外斜肌等。1周1次。
7.毫针
根据症状辨证分经,循经取穴,多选足太阳膀胱经、少阳胆经等腧穴,也可辨证分型,选取相应的穴位,病变较久者配合腹部腧穴,以调节髂腰肌、腹内外斜肌,多选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环跳、风市、承扶、殷门、秩边、委中、承山、飞扬、足三里、丰隆、三阴经、太溪、昆仑、丘墟、侠溪、束骨等,腧穴较多时可分组治疗,多留针30分钟,也可燔针焠刺,1日1次,1周为1个疗程。
8.长针
根据核磁共振或CT报告以及临床体检选取椎间盘突出部位,一般常取L3~S1棘突旁开15~20mm,长针用输刺法直刺相应腰椎的关节囊,针尖到达关节囊后行短刺摩骨针法,也可于臀部压痛处行短刺摩骨针法,1周1次,3次为1疗程。
9.大针
L4~S1夹脊穴、骶髂关节处,锋针开皮后大针直刺至腰椎小关节处、骶髂关节处,通透关节,针刺时可有症状复制现象发生,1周1次,3次为1疗程。
中医针灸系统班课程简介
中医基础类经络穴位、腧穴总论、阴阳五行及藏象学说、解剖学、脏腑学、骨度分寸法、针灸临床学
诊断辩证类素问四诊、手诊、舌诊、面诊、脉诊、辩证取穴思路
特色针法类特效止痛针、浮针、脐针、小针刀、腹针、通元疗法、董氏奇穴、天地排气针、电针、靳三针、平衡针、头皮针、梅花针、穴位注射、火针、鬼门十三针、临床病案分析
康复理疗类拔罐、刮痧、刺血疗法、艾灸、温针灸,通体灸、热敏灸、督脉灸(铺药灸)、隔姜灸、隔盐灸
针灸美容减肥类针灸、皮肤针、针灸减肥、埋线减肥、中医美容(黑眼圈、黄褐斑祛皱、祛痘、提升苹果肌)
病症调理治疗类所讲病症:中风、面瘫、高血压、男科、阳痿、早泄、妇科、月经不调、痛经、乳腺增生、宫寒、月经不调、痛经、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腱鞘炎、麦粒肿、踝关节扭伤等....
脾胃虚寒、假性近视、失眠多梦、胃痛(急慢性)风湿骨痛、头痛
便秘、痤疮、腹泻、腰痛、感冒、发烧、牙痛、咽喉肿痛、通经活络、慢性疾病、神经类疾病、小儿常见病、老年常见病、内分泌类疾病等...
学期时长:为15天一期、免费复训、包教到会、学完颁发中医针灸师结业证书!
开课时间:每月15、30号
招生老师:紫苏老师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