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
概念:是因腰椎间盘的纤维环退变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比较复杂。目前一般认为,椎间盘突出主要是在退变的基础上,受到相应的损伤所致;如:积累性劳损、外伤、理化因素等。
临床分型:
1膨出型(Bulging)为生理退变,其纤维环松弛但完整,髓核皱缩,表现为纤维环均匀超出椎体终板边缘。一般无临床症状,有时可因椎间隙狭窄,椎节不稳,关节突继发性改变,出现反复腰痛,很少出现根性症状。
2突出型(Protrusion)为髓核突入纤维环内但后纵韧带未破裂,表现为椎间盘局限性向椎管内突出,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典型神经根性症状、体征。由于破裂的纤维环愈合能力较差,复发率高。
3脱出型(Extrusion)纤维环、后纵韧带完全破裂,髓核突入椎管内,多有明显症状和体征,脱出多难自愈,保守治疗效果相对较差。退行性不稳的标准:L1-L5移位>3mm,L5/S1移位>5mm或锥间成角>10°
4游离型(Sequestration)突出髓核与相应椎间盘不连接,可游离到椎管内病变间盘的上或下节段、椎间孔等,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神经根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少数可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
临床症状:
1、腰痛或放射性腿痛这是本病的突出症状,发生率高达95%以上。多数病人先有腰痛后有腿痛,部分病人腰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少数病人只有腿痛。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具有下列特点。
(1)腿痛沿神经根分布区放射:又称根性放射痛。
腰4,5椎间盘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疼痛沿臀部、大腿后侧放散至小腿前外侧、足背和趾。
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疼痛放射至小腿后外侧、足跟、足底和足外侧。因腰5和骶1神经根参于坐骨神经构成,腿痛又称为坐骨神经痛。
腰3,4椎间盘突出压迫腰4神经根,引起股神经痛,疼痛放射至大腿前外侧、膝前部和小腿前内侧。
(2)疼痛:与腹压、活动、体位、天气变化等因素将引起腰部疼痛加重。
2、无力:可感到患足诸足趾活动不灵活。由于受累的神经根不同,可表现为踇趾背伸力减弱,或足的背伸、趾屈、外翻力量的减弱,其中以前者最多见,表现最明显。
3、体征:
1)腰椎生理前凸减小、平直或反向:
2)腰椎侧弯:
3)压痛点:压痛点多位于病变间隙棘突旁。如突出发生在腰4,5间隙,则在腰4,5棘突间隙旁有深压痛。典型者,压痛向同侧臀部及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放散。
4、腰部活动受限:
5、神经系统检查:指坐骨神经支配区的感觉、运动、反射的检查。
①感觉障碍:当神经根受到刺激时,可表现为病觉过敏,而当神经根受累时间较长或受压较明显时,则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其感觉障碍的部位取决于突出的部位。腰4,5间盘突出的病人,感觉障碍区多出现在小腿外侧、后外侧或足背的内缘。而骶1神经根受累时,感觉障碍则常出现在足跟部或足外缘。腰1~3的高位间盘突出,其感觉障碍区同样符合根性分布的特点。
②运动障碍及肌萎缩:当腰4、5间盘突出时,可出现患侧踇趾背伸力减弱。神经根受压时间较长或较重时,可出现足的背伸力、外展力减弱。腰5骶1间盘突出时,患足及趾的跖屈力可不同程度减弱。患肢肌肉萎缩有两方面因素,一是由于患肢疼痛,负重少引起的废用性萎缩;二是由于神经根受压导致下运动单位损害。
②反射改变:当第1骶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时,跟腱反射可表现为减弱或消失,这对诊断腰5骶1间盘突出有重要参考价值。如果患侧膝反射出现异常,应警惕是否存在腰3、4间盘突出。
6、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等即可诊断。
康复治疗:
目标:1、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止痛2、预防并发症;如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跌伤等治疗原则:
1、休息治疗(急性期卧硬板床休息,不超过一周)
2、牵引:
3、手法治疗
4、运动疗法:(八段锦、太极拳等)
5、自我锻炼(双桥运动、三点支撑法、五点支撑法、飞燕)
八段锦在治疗腰痛中的应用。
双手托天理三焦:消除疲劳,调整三焦。
左右开弓似射雕:改善胸、颈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肺功能。
调理脾胃须单举:调理中焦脾胃。
五劳七伤向后瞧: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加大眼球活动范围。
攒拳怒目增气力:兴奋大脑及植物神经,增加肌力。
两手攀足固肾腰:伸展腰部,强身健体。
摇头摆尾去心火。
背后七癫百病消:消除疾病。
图文整理:医院
健康-